浙江日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期间,强调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当下,全球经济寒潮仍在暗涌、发展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记者到省内多地采访调研发现,各方正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尤其是过好产能恢复、企业经营、市场开拓、转型升级“四关”,把复工复产作为化危为机的实践考场,努力把复工复产的过程变成转型升级的过程。广大企业对政策和服务的获得感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困难?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经营状况如何,面临什么新情况新问题?本报今日起推出专栏《浙企闯“四关”》,敬请垂注。
生产线加班加点赶订单,销售人员线上线下抢市场,物流车络绎不绝运货物……浙江各地,发展的引擎正在加快转动起来。 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是当前稳企业、稳经济必须打赢的硬仗。浙江地处长三角,经济外向度高。产能恢复情况如何,既关系全国发展大局,也关系全球产业链稳定。 连日来,记者在宁波、温州、金华等多地了解到,元宵节后陆续复工以来,产业链上下游不同步、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小微园区复工难点多等问题凸显。围绕这些问题,政企合力精准施策,为产能修复按下“加速键”。
“不尽快复产,龙头企业就有失去市场的风险。”新海集团副总裁孙宁薇一度十分焦虑。 这家位于慈溪的企业,以生产打火机、精密塑料制品和医疗器械为主,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2月14日,复工第一天,员工陆续到岗,公司手握数千万元订单,产能恢复率却不足50%。 “供应链很长,卡壳的因素很多。”孙宁薇说,即使关闭部分生产线,储备物料也只够用20天,“供不上货,客户会取消订单。如果寻找新供应商,我们的供给成本有可能上升。” 新海的境遇,折射出现代制造业的一个特征,产业链环环相扣,上下游企业命运相连。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运行。为此,产能修复,必须以产业链为中心,协同推进。 2月中旬,慈溪迅速出台政策,明确由龙头企业连同配套中小企业同步备案,主管部门同步调查摸底、同步落实防控、同步实现复工。新海立即上报需同步复工的124家重点供应商。经多次协调,宁波富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上游企业,提前两周通过审批,恢复生产。“目前,95%以上供应商正常运行,产能恢复率达100%。”孙宁薇说。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除上下游企业,还包括交通物流、金融供给等关键服务环节。采访中,一些企业向记者反映,破解关联企业同步复工难题后,材料、产品运输又遭遇“连锁”危机。 “很多堵点,单靠企业不容易打通。”德清嘉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祥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以液压搬运平台车生产、出口为主,3月初,紧赶慢赶将800万元外贸订单的产品备好,没想到运输环节出了问题,进不了苏州、上海两地的仓储中转基地,对外有交货延期风险,对内面临产品积压困境。 为打通产能修复“最后一公里”,德清成立物流畅通、金融支持、外贸出口等服务专班,进行跨区、跨市、跨省对接。嘉达机械公司与苏州、上海两地政府取得联系,办理了绿色通行证,产品顺利进入仓储基地,运抵洋山港。 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德清781家规上工业企业、327家限上服务企业,员工到岗率99%以上,实现100%复工复产。浙江全省重点企业产业链基本打通,产能恢复率超过90%。 “推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加强区域间产销对接,这一过程也是我们反思产业链安全,针对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机遇。”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监任川介绍,疫情期间,他们每对接一家供应商,就征得对方同意,同步纳入管理平台,如今已建立一条反应灵敏的产业链。 以往,要采购蜂窝纸、卷钢等材料,都靠打电话、发邮件。现在,只要将金额、期限等数值设置好,平台就能将订单分发给合适的供应商,并实时监测生产进度,供应商也能根据交货日期、自身情况,选择“承接”或“分发”,让上下游企业对接更精准有效。 同时,感受到锁具产业链修复中,智能主控板、电子芯片等核心部件缺失带来的困扰,永康正引导企业抓紧补短板,提升产业竞争力。 “智能锁生产领域,永康五金件制造实力最强,控制件生产能力则落后于广东。”鉴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丰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与行业龙头企业瑞典FPC公司达成合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攻克“卡脖子”技术,未来,他们生产的主控板不仅能供给本地企业,还能向广东企业供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