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考异” 幸而笔者单位资料室里,就有一套《武林掌故丛编》(清光绪九年嘉惠堂刻本影印本)。翻出第三集那一函,很快就找到了夏时所撰的《钱塘湖山胜概记》。 据《明史·列传第四十九》记载: 夏时,字以正,钱塘人。永乐十六年进士……年未七十,致仕归,卒。时为人廉洁好义……殁而乡人祀之,名其祠曰“孝廉”。 这位夏以正,生年虽不可考,但其于明永乐年间得中进士后,曾历任户科给事中、江西佥事、参议、广西左布政使等职。其间,多次力言上疏,陈时弊,请恤民,赈灾伤,释冤滞,至“天下壮其敢言”,倒是一位好官。 夏时在七十岁前退休,回到家乡杭州,在西湖山水间颐养天年。天顺七年(1463),他已经七十三岁,因感湖山景色“唐宋虽有题咏,今多散逸。所谓地搜胜概、无遁形者,未免有遗珠之叹”,因而“以旧所历、今所考,尽技而述此。以百绝句附之”。夏时不仅于湖山有心,为人还很谦虚,在文末他这样写到:“工拙未暇校,尚望博雅君子是正焉。”他专门在自作的“后序”前,附“考异”一则: 苏堤六桥下,五曰束浦,《杭州志》写本作东浦。西湖十景,一曰平湖秋水,《方舆胜览》作平湖秋月,因有三潭印月为疑。进龙桥,一时作尽龙桥。俱未详孰是,故著于此,以俟知者是正。胭脂岭,一名仙芝岭,今两存之。 明·夏时《钱塘湖山胜概记》考异意思是:我虽在文中采用“束浦”为桥名,但《杭州志》中是记作“东浦”的,因为不知道到底哪个对,因此特意附上这段文字,把问题留待后人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