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私人时间变少了 但生活中多了一个人挂念 在邻居看来,汪奶奶平时总是独来独往的,不喜社交,但爱种花、看报纸、看电视,闲暇时还报了老年大学。 几年前,汪奶奶的老伴去世,就留她一人住在家中。女儿在嘉兴上班,没法常来看望老人。 汪奶奶看上去身子骨比较硬朗,喜欢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动手一日三餐也不在话下。她唯一觉得缺憾的,是屋子太空落落了,有点孤单。 小余搬进来后,就像多了个孙女。 虽然由于相处时间尚短,彼此还不是很亲近,大多数时间是汪奶奶在客厅看报纸电视,小余在一旁玩手机。“这个智能手机要怎么用啊?”汪奶奶有时会忍不住问小余。 小余看她感兴趣,就打开微信教她,这个是发消息、这个是语音、这个是发文档…… “拍照好弄吗?”汪奶奶问。 “很简单的,点这个图标,就可以拍啦。”小余打开了摄像头,汪奶奶笑呵呵地接了过去。汪奶奶说,她以前就想学智能手机,跟远在台湾的外孙视频,但不知道找谁帮忙,这下好了,家里就住进了一位小老师。 小余的工作地点离汪奶奶家很近,但她下班时间不固定,有时会很晚。每当这时,她都会给奶奶打电话,叫她先睡觉。 两人之间相处,没有条款规定明确的权责义务,完全看个人意愿。汪奶奶说:“我以前带外孙,不舍得他干活,小余跟我外孙差不多大,她现在住的房间以前也是我外孙住的,我也舍不得她干活,所以我不要求她干什么。” 小余说,在她试住以前,就做好了个人时间被压缩的准备,虽然汪奶奶对她没有具体的要求,但她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到家就关上房门,有时间还是要尽可能陪陪奶奶。 “奶奶很好,还不要我付水电费,但有时我也怕她太热情,让我不太好意思。” “老青互助”共享居住 律师建议签订协议时尽可能细化条款 推出“老青互助”的创新养老模式,是需求所趋。 长庆街道现有60岁以上老人1.6万人,约占辖区全部人口的30%,其中孤寡、独居老人有968人。老年人多,助老员少,很多时候都要社工顶上,上门探望。 一些空巢老人遇到了精神孤独、知识老化和生活中缺帮手等问题,怎么帮忙缓解?街道想到了“老青互助”,帮年轻人与老年人结对,由老年人提供居住场所,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照看与简单的生活协助,以此搭建“朝”“夕”二代互助沟通的桥梁。 排摸下来,街道现有6084名28岁以下的流动青年,像小余一样愿意住进老人家的年轻人,有6位。 如果要促成“老青互助”,街道还会对提出需求的年轻人进行背景调查,然后再去寻找合适的老人家。不过,现在这一模式推行的最大阻碍是:愿意尝试的老人太少了,有的已经习惯独居生活,有的不放心与陌生人同住,也有的是子女不同意等。 如果能顺利找到结对对象,年轻人会先到老人家试住一段时间,若共同居住相处愉快的,街道再安排双方签订协议。 结对后,任何一方随时可以提出终止需求,若其间发生纠纷,也会有社区工作人员介入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