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烟火气 从1993年到2010年,一个人带着一台相机、骑着自行车,赶在旧城改造完成之前,拍摄杭州的街巷。 拍巷子的这个人叫刘晓伟,是杭州师范大学的教授。20年间,几万次摁下快门后,他攒下了4千张珍贵的老杭州图片。 ▲羊坝头,民国时期商家云集,是杭州闹市,有万源绸庄、高义泰布店、百年老店豫丰祥。 1950年,刘晓伟出生在田家园附近。家周围的小巷,交织延伸,小营巷、酱园弄是他每日上学的必经之地。 在老巷、老墙门房子中长大,刘晓伟熟悉蜿蜒静默的小巷,却也觉得平常。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远在河北的叔叔来杭州做客。刘晓伟带着叔叔外出游玩,整日在附近的巷子里走进走出,介绍“毛主席到过的地方”、太平天国听王府……以客人的视角来看小巷,心底才生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打那以后,刘晓伟开始格外留意以前觉得并不起眼的小巷,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天井里的老水井,与悠长从容的巷弄时光。 ▲拱墅区的如意里。这户墙门里有几十户人家,都住在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因为邻里关系和睦,互帮互助,被评为五好墙门。 上世纪90年代,杭州宣布要在15年内完成旧城改造。这些老巷子,大部分都要被推倒重建,得知消息的刘晓伟,跨上相机,蹬着杭式大杠,带着水,面包或馒头,开始“与挖土机赛跑”,用镜头纪录下就要消失的杭州巷子。 一开始,刘晓伟拿家附近的小巷的试手,路牌标识是他最喜欢拍的。 拍的多了,长了经验,他开始讲究构图与美感。全街景一般要来两三张,两端巷口各拍一次,巷子中间再拍一次。墙门、天井、水井,每个都以不同的角度各拍几张。黑白、彩色,各来一套。 延伸阅读: 杭师大教授带队十年 “精神支教”才是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