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次展览中有哪些重量级作品?或者意料外的作品? 管:由于展览本身是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对于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展览来说,展线与空间的容量各个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和要求,所以展览组委会在最初的邀请函上有一个相对的尺度要求,实际上也就是两三米展线。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徐冰先生,他参加过以往两届“书非书”展,今年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相,应该说很忙,但他仍然十分重视这个“书非书”展,拿出了作品。另外,这次将展出吴山专与英格合作的大型观念作品《物权》,这些都将成为这个展览的一些亮点。 有一部分艺术家,像法国的柯乃柏,北大的朱青生,他们的作品都是我们非常期待的。5月5日-7日将展开全方位的布展。 问:除了“书非书”的大型展览之外,还有一个书法家王冬龄的《书非书》个展? 管:是的。王冬龄老师是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和“书非书”展的主要策展人,同时也是现代书法一个重要的艺术实践者。书非书的源起和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的设立,都是中国美院许江院长和王冬龄老师他们共同探讨所形成的一个学术平台。 王冬龄老师最近一直推出他的“乱书”系列,这次个展是他首次在杭州展出这个系列的作品。“乱书”把我们原先有关书法书写的经验给搁置在一边,带来书法与抽象艺术、与现代艺术新的通道。 这个展览还有一个内容是,王冬龄老师在人体摄影上面的一些书写,我把它理解成王冬龄老师对一个图像世界,一种大众文化,或者说一种视觉图像的批注。一方面,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排斥不了流行文化和视觉文化对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易轻易被哪个文化所影响。这种批注与王冬龄老师每天早晨临碑帖是并行的,一种是能量的集聚,一种是能量的释放。 问:作为这次整个活动的执行策展人,您是否可以给观展的观众一些建议或者引导? 管:我个人认为,对观众的参与不要设置过多的限制和引导,一定要那样或者这样去理解。说穿了,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热情与能力,我多次在媒体面前呼吁,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要想到艺术创造与观众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都在接触跨文化这个事实。 其实,观众在相关领域都有各自的能力,包括对于书法的理解,对书法的见识,对书法所投入的关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并不亚于我们这些实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