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广东台山县川山群岛附近海域,一条古沉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条古沉船最终被定名为“南海一号”,朝代被定位于南宋(1127-1279年)。考古人员不断地对这条古沉船进行探索,每一次下水,都会有新收获。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些温润莹亮的瓷器,数量之多,器物之精,前所未有。 这些八百年前的瓷器,究竟来自于中国的哪里?又要被运往何处?谜团伴随着惊喜,吸引着无数水下考古工作者…… 左:南宋龙耳簋式炉,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窖藏出土,遂宁市博物馆藏右:宋青白釉铺首执壶,“南海一号”出水 沉船中的陶瓷 陶瓷的海上贸易至迟始于唐,精美的中国陶瓷随着丝绸、漆器等工艺品一起输往海外市场。至宋,政府的鼓励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使得海上陶瓷兴盛起来,政府也设置专门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到了南宋,陆路的贸易通道被契丹、金所占,南宋朝廷开始将目光集中在海上。 海上陶瓷贸易,在南宋得到空前发展。《诸藩志》中记载,当时有56个地区或国家与宋朝有贸易关系,其中有瓷器贸易的15个,足迹遍及中印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东印度群岛一带。这样的贸易获利颇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当时仅泉州、广州、明州(宁波)三处市舶司的税收就达到250万贯铜钱,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2007年,距离“南海一号”的发现已经过去了20年。在水里沉浸了800年的商船被整体打捞,于广州阳江海陵岛银滩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专门设置了灌满海水的密闭空间,俗称“水晶宫”,用来保存船体。据探测,船内大约装有6万件瓷器,2009年第一阶段清理中出土南宋陶瓷器共4700余件,品种有青白瓷、青瓷、酱黑釉器、绿釉器等。它们分别来自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浙江龙泉等地的窑口。作为贸易陶瓷,这批陶瓷器本打算沿着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销往东南亚或中东地区,但不幸的是,它们并没有抵达目的地,却惨遭海浪的袭击,沉入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