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头,一张张稚嫩的脸,有的大大方方,有的比较害羞。小黄老师是班主任,她有点惊讶,学生们的思维逻辑、表达能力这么棒。这是小黄老师大学毕业带的第一届幼儿园学生,和小朋友们差不多相处了三年。 小黄老师试着和孩子们讲别离。“你们都长大了,要去上一年级。从托班到大班,陪你们成长,看你们很健康快乐,老师很幸运。毕业后,你们会到新的环境,有新的老师、同学,我希望你们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师会想你们的。” 小黄老师说,一段话还没讲完,自己就先哽咽了,有的孩子开始哭泣,他们好像也都明白。 面对镜头说心里话,“小张老师”有些羞涩,只说了一句:“谢谢老师陪着我。” “小张老师”是个6岁的小朋友,这个学期刚转学到幼儿园,刚入园时新的环境让他有些认生,他一刻也不愿离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他很会搭积木,小黄老师发现他的这个特长后,赞赏他,鼓励他,叫他“小张老师”,让他分享经验,教别的同学,他因“小张老师”这个殊荣变得自信开朗,融入团体。 让小黄老师感动的是,这天夜里,她陪着“小张老师”,给他读绘本,并告诉他,老师陪在你身边,想妈妈了就握住老师的手。“小张老师”点点头,过了会他说:“老师,你去照顾其他需要照顾的同学吧,我自己可以睡觉。” 90个孩子第一次在外过夜,只有一两个哭了鼻子想妈妈,其他孩子像小大人一样鼓励安慰他们。 休息室的小夜灯一直开着,孩子们半夜翻身、蹬被子,老师们都会及时发现,每个班都有三个老师轮值,有的老师一直坐到天亮。 这一晚,段女士的妈妈也没睡好。“她说宝贝不在家,感觉很不习惯,也有点不太放心。早上7点就催着我跟她爸出门去接孩子了。出门时还反复叮嘱我,一定看看她喝水上厕所了没有,衣服穿好没,有没有被蚊子咬,记得喷驱蚊水!” 7点15分到了幼儿园,女儿是班里倒数第四个被接走的孩子。没有被蚊子咬,自己还得意地说拍死了一只蚊子。衣服自己穿好了,厕所上了,水喝了,小辫子也扎好了。 看到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干吗这么早来接我? “你想我吗?”妈妈问。 “不想。”女儿很干脆地回答。 “哦,那一点点想我有吗?” “没有。” 女儿说,他们班小朋友没有一个哭的,没有一个想妈妈的。小朋友们都喊着,还想在幼儿园过夜。 “很明显,家长的分离焦虑远远超过了孩子们。我们比想象中更依恋孩子,所以分离时会焦虑不安,过于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或者因为感觉孩子不再依赖自己,心中有不少委屈、失落。”段女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