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上来说,这就和杭州话的特点有关了。 首先从语言学上来说,杭州话本身并不是非常特别。它本身是吴语和官话融合的产物,音调和词汇没有一般吴语——比如苏州话和宁波话——那么复杂和独特(相对官话来讲),而且杭州话的底层词汇也不大具有语言学上的价值。 虽然如此,杭州话仍然还是吴语,这就意味着从学术上来说,它并不是一种普通话的方言,而是一种吴语的方言,而吴语本身则是一种语言。一般来说,方言与方言之间是能直接沟通的,而不同的语言则不能直接沟通。 杭州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上海话、苏州话、宁波话沟通,就像四川话、河南话、山东话、东北话可以和北京话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一样——因为后面列举的这几种语言都属于官话。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杭州话使用人口下降的速度要比官话方言快得多,因为在以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作为标准语的情况下,杭州话,或者说整个吴语的实用性被大大地降低了。比方说,全中国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人大概都可以听得懂东北话,但是只有江浙沪的人能听得懂杭州话。这就牵涉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杭州话最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杭州城的历史。 杭州其实是一个方言岛,方言岛是指某一地区的方言或语言与周围地区非常不同,这是一种反常但不罕见的现象。除了杭州,中国有不少地方也存在这一现象。方言岛这一现象的产生通常都与历史有关,现代杭州话的形成和宋室南迁以及清朝旗营的融入有密切的关系,这也造成了杭州话与杭州周边地区方言的显著差异(具体差异暂且不表)。 而所谓的杭州话在历史上通行的地区,仅仅限于古代杭州城,也就是今天的上城区和下城区运河以南的部分。杭州人可能会马上明白,这一块地区的面积大概不到当今杭州市主城区(即使排除萧山和富阳)的1/20,人口也还不到十分之一。 这也就意味着,今天杭州市里原住民的绝大部分,他们的母语也不是杭州话,而是一种比较接近于绍兴话的方言——也就是所谓的吴语临绍小片。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要知道杭州作为浙江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来有大量的浙江各地的人迁入。这些人虽然也讲吴语,但是因为历史因素使然,他们所持的语言和杭州话截然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杭州人和杭州人之间,在杭州人和浙江人之间,用普通话沟通都成了最有效的方式,更不用说与其它非以吴语为母语的人士沟通了。而当一门语言失去了它最基本的功能——也就是沟通——的时候,它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杭州话终将会消亡。 延伸阅读: 用录音、影像记录杭州腔 在学校建社团推广杭州话 留住乡音,让乡愁有安放之处 杭州话:息息相关的杭州文化 杭州话:你当你是“石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