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帖子,谈的是杭州话的日渐式微,说20岁以下的杭州人里面,100个人里只有9个人能说好杭州话了。说实话,对于这个数据我并不感到意外。杭州话,像中国所有方言一样,它的式微乃至消亡其实是一种必然。而这种必然,可以从共性和特性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从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上来讲,语言的分化是一种自然趋势,而语言的统一则是人为的。秦始皇对中国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他统一了语言。 那么为什么统一语言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贡献呢? 因为在历史上,交通的不便和地理的区隔,会增加一个地区和另一个地区之间交流沟通的成本。在缺乏与外界沟通的情况下,一个区域内的语言会自然而然地随着社会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变化而孤立发展,进而形成一门语言,或是方言。 但是,语言的分化本质上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比方说,如果我生活在古代,而我只会说杭州话,那么如果我要去北京读书,其难度并不亚于现在去美国留学。因为一样的,我都要从头学一门语言。同理,从经济角度来看,在缺乏共同语的情况下,不同方言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会有非常多的障碍,其难度类似于现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存在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统一语言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和一个国家内的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强势的共同语必然会挤压方言和小语种的空间。国际上,这种共同语是英语;在中国,这种共同语就是普通话。类似的,全球每年都有几十种语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而消失,在中国,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方言因为国内各地区的交流而消失。杭州话作为一种方言也遵循这样的规律,这是从宏观角度上看的理由。 延伸阅读: 90后小学女老师开杭州话选修课 能用杭州话无障碍沟通的孩子一个都没有 一把抚尺惊四座,杭州评话《运河风云起》 杭州方言里的“大”,大有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