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浙江孝贤”部分获奖者合影。 本报记者 孙潇娜 摄
又是一年重阳节。10月21日,第四届“浙江孝贤”揭晓。
一个个慈孝人物,朴实无华,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他们是杭州萧山区孔吉富、余姚市金森兴、嵊州市郑忠金和郑法金兄弟、浦江县倪良正、衢州衢江区胡金凤家庭、平湖市郭建英、海宁市曹伟丽、宁波江北区董江珍、湖州吴兴区潘振宇、文成县珊溪镇街头村两委和老人协会。
这10位“浙江孝贤”,从全省征集到的1000多位孝贤人物中脱颖而出。由省老龄办、浙报集团、省老年学学会、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主办的“浙江孝贤”评选活动,此前已举办3届,共有51名个人或单位获得殊荣。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孝贤典范的动人故事,看看他们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如何践行孝贤之道。
93岁的胡金凤,家住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下埠头村,育有9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一大家子共有43人,济济一堂。因老人舍不得离开老家,9个早在城里安家的子女,排出一张值班表,每天驱车10多公里,轮流到乡下陪伴母亲;逢年过节,40多口人无论身处何地,必然赶回家,为老人举办“家庭春晚”。这一坚持,已有14个年头。
幸福的家庭,孝亲敬老是永恒旋律,胡金凤老人家就是如此。尽管人口众多,9家人团结互助、亲密无间。
孝心,也是担当,让原本苦难的家庭,能共度风雨。
20年前母亲中风后,嵊州市贵门乡玠溪村村民郑忠金,就和弟弟郑法金做好分工:一个外出打工赚钱,一个在家照顾瘫痪母亲,成为当地流传的佳话;
10年前父亲因公致残、无法站立,余姚市大隐镇学士桥村年仅11岁的金森兴,自学中医和护理知识,每天帮父亲洗脚按摩,如今父亲已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3年前母亲患上尿毒症,湖州市吴兴区高新区年仅13岁的潘振宇,收拾起贪玩的心思,帮父亲一起照顾重病的母亲和年迈的爷爷奶奶,获得邻里交口称赞……
在一些人看来,婆媳关系,是矛盾重重的代名词,但对于上榜的3位媳妇来说,孝敬公婆却是天经地义。
因婆婆患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并瘫痪在床,宁波江北区北站社区的董江珍,从7年前开始成为“病床前的孝顺媳妇”。婆婆晚上睡不着,她就陪着说话;婆婆想吃好的,她就买鱼买虾;婆婆牙口不好,她把饭菜碾碎喂食。她说:“人人都会变老,照顾老人是晚辈的义务。”
如果说这还是出于本分,那么带着公婆改嫁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
17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平湖独山港镇金沙村的郭建英,用瘦弱的身躯挑起养家糊口、照顾卧床公公的重担。改嫁时,她毅然带上公公,重新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海宁尖山新区黄湾镇五丰村的曹伟丽。公公和丈夫去世后,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好人总会受到命运的眷顾,如今她也带着婆婆,组建了一个新家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众多浙江孝贤的信念和行动。
独居杭州萧山的孙桐英老人,家中常有一位非亲非故的中年男人前来帮他洗脸、做菜、聊天、按摩,忙得不可开交。这个人就是孔吉富,萧山义蓬街道第二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从25年前偶然结识孙桐英后,照料老人成为他的职责。
乐此不疲的,还有圣奥集团董事长倪良正。他设立“圣奥博爱基金”,帮助家境贫困、久病孤寡的老人;捐资5000万元,建设和修缮100所“圣奥老年之家”,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行善行孝,如今在浙江各地蔚然成风。以孝道为村风的文成县珊溪镇街头村,因此进入人们的视野。早在1992年,这个小山村就举办了第一届孝顺子孙评选活动,至今已坚持23年,共评出70位孝顺子孙。在这里,空巢老人有人照料,老人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还有13对老人喜结良缘。
慈孝,因践行而和美。相信有一天,当你渐渐老去、拄杖而行时,这份爱心会陪伴身边,点亮前方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