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老师教数学,有啥不一样?上周,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一年级孩子就好好感受了一把,一堂认识图形的数学课:由两组老师来教:本校数学新老师樊雯琪,和三位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教师。
樊老师的课堂为时35分钟。每两位学生桌上放一个框,框里放着薯片盒、香烟盒、固体胶水、牙膏盒等道具,一开始上课,樊老师就为同学们介绍了四位“新朋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用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的方式直接带给同学们触感。
美国老师呢?三位美国老师招呼同学们在讲台边席地而坐,拿了袋子让大家猜里面藏着什么,“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哦。”“水果、蛋糕、纸片……”同学们纷纷踊跃地回答。虽然语言交流要通过翻译,但是气氛十分活跃。在课堂上,牙签和橡皮糖变成了同学们自己搭建立体模型的道具,通过搭建的不同形状让同学们认识面、顶点和棱。
数学教研组组长许立伟老师说,樊老师是从平面、曲面这个角度让学生认识四种图形,而美国老师是从面、棱、顶点来讲的,内容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校长王怡芳也在听课之列,她说,像美国老师搭建模型这一块内容我们要到五年级才有,从直观到抽象需要有个过程。王校长还讲到中美教学的差异,“第一,中国老师上课有教案,比较严密,美国的只是规定了框架,在这个框架里老师有自己发挥的自由度;第二,中国老师教学讲究科学性,分点,会落实得很细,美国的老师教学视野会放得更大。”
美国老师说,他们上课时间很有弹性,一般一堂课接近一个小时,所以老师可以安排充足的给学生玩的时间,就像学生用橡皮糖自己制作模型这一类。但是中国老师一堂课就40分钟左右,两者课时目标不一样,稍微放一放就要立马收回来。
其实这三位美国老师今天初次上课也很紧张。其中一位Kara说,把孩子们聚集到讲台边席地而坐时,有点超出他们的控制,“在美国,地上铺着地毯,孩子们很自然就坐下来了,但我怕这里孩子们不适应,但结果很好。讲到具体图形时,孩子们竟然能用英语一起把面、棱、顶点都数出来了。”
Kara说,她很佩服中国老师,在美国一般一个班级25个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节奏,在中国的课堂上,一个班有40个学生,教学节奏也可以控制得这么好,而且35分钟的课堂时间,可以把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落实到位,“这点教学设计的巧妙和智慧性,课件设计的直观性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