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有损坏,责任认定难 “建议将租赁交易平台、从业人员纳入诚信考核体系,建立行业准入机制、诚信等级制。一旦发现租赁物存在质量、造假等问题,能及时追溯源头,并对相关平台及人员进行追责” 以“租”代“购”的消费方式是从“拥有”到“共享”,但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会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少责任认定方面的疑问。 “我上次租的一部苹果手机不小心摔了一下,机身出现了一个小凹槽,平台要我赔付800元。手机月租金也才不到250元,早知道赔付标准这么高,我就不租了。”北京某建筑工程公司职工郭学芃说。 郭学芃月收入不高,但总想着尝试新事物。他听朋友说,一款名为“趣先享”的平台能够租赁苹果手机,操作流程简单,基本就是“挑选手机、下单审核、月付租金、归还手机”,月租金只需249元。郭学芃也没多想,就下单了。归还时,本以为小磕小碰不碍事,结果搭进去超3倍的租金。 “我在后台跟客服申请能否少赔些钱,毕竟只是磕碰了很微小的一个地方,但平台坚持不让步。”郭学芃说,“也怪自己没看清租赁合同条款,还不如自己攒钱买个新的。” 记者发现,现在很多3C产品租赁平台都规定了不同的赔付标准。比如,产品使用期间不能磕碰、磨损,否则每月租金会有不同的上涨;屏幕出现划痕、机身磕碰、配件丢失等不同情况,都有不同的赔偿价位,通常都是租金的好几倍;有的规定,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就默认激活“由租转买”的条件,消费者就得全款买下该产品。 如果因租赁产品造成意外伤害,责任认定更麻烦。“租来的蹦蹦床,看似挺好,但由于扶杆缺少了一根螺丝,结果孩子在玩耍时重重摔到了地上,差点没把牙齿给磕掉,手脚也有好几块瘀青。”余庆波说,“我气不打一处来,找商家理论,要求赔偿部分医药费与精神损失费,谁知对方就是不承认,坚称发货时检查零部件完好,反而质疑是我自己弄丢了螺丝。” 有些租赁平台建议租客在租赁商品的同时购买意外保障险。但不少消费者表示,若平台强制租户选择意外保障险,消费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另一些租赁服务却面临保险短缺的问题。比如,有的汽车租赁用户表示,一些出租方一方面隐瞒车辆检测、维护保养记录等车况,另一方面相关险种不健全,这导致一旦发生车损或者交通意外,承租人就要“大出血”。 “建议将租赁交易平台、从业人员纳入诚信考核体系,建立行业准入机制、诚信等级制。一旦发现租赁物存在质量、造假等问题,能及时追溯源头,并对相关平台及人员进行追责,发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作用。”神州优车公关总监陈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