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浙江,在中国茶产业的版图上独具地位。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优势明显的茶产业、流通全球的茶市场,让人举凡提到“浙”杯茶,莫不是满口称赞。
多年来,我省上下合力打造茶叶强省,大力发展名优茶产业,在生态茶园建设、茶科技支撑、茶品牌打造、茶文化弘扬等方面重点发力,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浙江共有茶园面积近300万亩。去年,全省茶叶产量17.9万吨,产值17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出口茶叶16.29万吨,占全国出口量(35.5万吨)的45.87%,继续稳居全国首位。以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为代表的浙江绿茶品牌产品遍布全国,以珠茶、眉茶、蒸青茶为主的浙江绿茶,远销6大洲8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出口量与出口额均列全国首位。新时期,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浙江茶产业正高唱乡村振兴曲,走在全国产业发展前列…… 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场馆人气旺 吴元峰 尹海木 摄 大木山茶园山地自行车赛 姜晓东 摄 建设生态茶园 发展高效农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浙江来说尤为如此。面对有限资源的约束,浙江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生态发展的新高度,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变革上推进绿色发展。金华武义县,茶园地处山区,工业化程度低、污染少,开发生态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有关部门提出“抓好名优茶,积极开发有机茶,普及无公害茶”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坚持,生态绿色发展道路给当地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和经济收益,该县茶叶产值从1999年的8500万元发展到2016年的8.15亿元,成果可见一斑。此后,武义县被评为“中国有机茶之乡”,生态有机茶生产走在全国前列,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在淳安千岛湖茶区,该县建设生态茶园的势头也强劲,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茶园的统防统治工作,为建设生态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支撑。目前,淳安县已经拿下全国有机认证示范区、浙江生态循环建设示范区等称号。同时推进的还有该县鸠坑乡有机茶叶小镇建设项目,绿色发展的模式清晰可见。 “十三五”时期,我省提出“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的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构建茶生态、茶产业、茶经济等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体系。2013年启动的全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通过有序组织、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授牌鼓励、示范推广等措施,全省128家“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省级标准化名茶厂正有效带动全省名优茶加工升级。截至2017年底,浙江创建标准茶园55.6万亩,3626家初制茶厂实现标准化升级。 不仅如此,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浙江的茶产业的亩产效益也始终领跑全国。据统计,2017年,我省茶园平均亩产值达6380元,省内还涌现出了一批像武义、新昌、余杭等亩产值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安吉、松阳的茶叶亩均产值甚至已超万元。 主打生态有机牌、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坚持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措施,成为浙江茶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拓展全产业链 助推“六茶共舞” 在浙江,茶产业的发展早已经从“生产发展”向“产业兴旺”转变。如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体系,走全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已经成为浙江激活茶经济的新利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正在浙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西南产茶县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里浓缩了当地茶叶产业链的全部内容。旅客到景区,不仅可以买到松阳本地好茶,还能寻一处“绿茶”餐厅品尝绿茶面条、茶叶火腿、抹茶蛋糕等含茶美食,更能在景区体验骑行、采摘、主题民宿等旅游内容。从卖茶叶到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再到卖风景,从一产产值14.1亿元,到综合产值近105亿元,松阳茶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正是浙江茶产业延长产业链的缩影。在杭州,集茶叶、旅游、文创、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集聚区和极具茶文化竞争力的西湖龙坞茶镇正在展示魅力与活力。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绍兴富盛抹茶小镇、淳安鸠坑有机茶镇等一批茶业小镇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今年年初,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石角九龙山麓,一座集安吉白茶生产、茶科技研发、茶技术推广、茶品牌展示、茶文化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博园正式开园,未来这里将成为安吉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示范区。德清县在莫干山茶旅消费带动下,“莫干黄芽”年销售额从不足400万元增加到2200多万元。2017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7.25%……茶旅线路、茶庄园、茶博园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多业态融合发展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