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1月13日讯 “我们的产品现在进入研发制造期,根据国家政策可以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困难。能否请银行机构落实知识产权和技术的评估方式,解决我们的资金问题?这对制造业来说很重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
这个提问来自今年已经70岁的创客、思科涡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倪诗茂。11月13日上午,由15个国家部委指导的“发现双创之星”主题日活动在杭州启幕。在梦想小镇,来自浙江的创客们同国家相关部委、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互动,类似“轻资产”贷款难的犀利提问贯穿整个环节:小微企业如何获得更多项目支持?如何让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更靠谱?医药审批发证周期能否压缩?……创客们最关注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希望通过面对面沟通,从政策层面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在13日下午云栖小镇的“创客说”主题分享活动中,不少浙江创客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心得。“年轻一代创业者要学会坚持。”明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华素谈起自己放弃医生职业下海创业的故事。为让更多肿瘤病人用得起设备、做得起检查,她和丈夫不惜卖掉几个工厂,持续投入研发CT机,“10万多个部件,这种CT机全世界只有7个国家能做。”她自豪地说,明年3月,一款使用先进技术的医疗影像创新产品将面向市场销售。
抢抓“互联网+”和“双创”发展机遇,在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上,杭州龙盈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组第一名。作为兼具浙大系、阿里系特质的创客,龙盈联合创始人熊伟说,目前,该公司“盈盈理财”搭建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平台每天吸引超过2500名新用户,平台将这笔钱用于帮助小微企业成长,“我们用两年半的积累证明了金融的未来一定在互联网。”熊伟说。
和熊伟一样,在今年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结束的五大领域决赛中,我省有14家企业获奖,占全国获奖企业的一半,以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迅速崛起,在业内刮起“浙江旋风”。有数据显示,浙大每年本科、研究生毕业生超过1万人,创业率达到4%,全省近3年在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的149家省级研究院中,有相当部分创客具有浙大背景。
浙江已成为“双创”沃土。以杭州为例,今年1月到9月,杭州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达1024场,平均每天有3.8场,排名全国创业热度城市第5位。前三季度,浙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比全国平均高1.1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对规上工业和服务业增长贡献分别达到60%和70%。浙江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3%,空间体系、技术供给、资本通道、体制创新的内生动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优化,正以政府权力的“减法”、公共服务的“加法”,来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
“浙江有阿里巴巴、富士康,这些大企业来到这里不光是发展自身,也会成为小企业的创新平台;反过来,这也是很多大企业能延续10年、20年发展的基础。”在13日下午云栖小镇的“创客说”主题分享活动中,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这样评价如今的“双创”氛围:如果说过去的创业是“圈养”的话,那今天的创业就是“放养”,大家会有更大的自由度,社会可以做的事就是营造这样的环境。
“创业创新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就好像12306这样的企业,它解决了老百姓在网上买车票的问题。今年‘双11’,阿里巴巴用1分20秒完成了第一个10亿元的交易,在4年以前,我们花了35分钟。这是环境的变化,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力,也是如今‘双创’的基础。其实,我们已经不光是在谈中国的‘双创’,这一轮的创新热潮,再过10年、20年,将成为所有人对世界的一种贡献。”王坚说。
活动现场,由省科技厅编撰、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创业是杯什么茶》一书正式面世,其中收录了不少杭州的众创空间和创客故事,可以从中感受到浙江创业创新的澎湃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