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篇文章根据洪尚之发表在杭州网论坛内的帖子整理而成,有删改。文中图片因技术所限,像素清晰度相较网帖有降低。 原帖☞ 试辨三张“西湖老照片” 洪尚之供职杭州园文局40年,其中20年任《西湖志》办公室专职编辑和撰稿人。独著(或撰稿)主要有《历代山水名胜楹联选》、《千年胜迹雷峰塔》、《西湖寻迹》、《爱情之都杭州》、《大话西湖》、《西湖传说》;合著有《西湖胜迹》、《西湖与龙井茶》、《西山揽胜》。被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 2018年2月6日,正值农历辞旧迎新时节,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始举办一场馆藏老照片精选的专题展示,题为“风景旧曾谙——馆藏西湖老照片集萃”(同年5月20日闭展)。
“风景旧曾谙”,句出中唐杭州地方(郡)行政首长、曾经在西湖边“皇恩只准住三年”的白居易《忆江南》组词首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风景”真的“旧曾谙”吗?总的来讲当然是“真”的。所有长年居住、生活在这里与西湖相厮守、相陪伴的“老杭州”,熟悉并热爱家门口的这一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住在杭州”,可谓是他们永远的幸运与感恩。 不过,凡事往住难免会偶有例外。西湖老照片的观赏与解读,同样也可能遭遇疑窦与困惑: 西湖博物馆在其微信公众号“非常西湖”推送的“风景旧曾谙”专题信息流中,就有一条向公众直言:在近万张的馆藏老照片中,有22张画面各异的老照片,“我们研究人员比对了近万张老照片,查遍了手头的文献资料,也没能确切辨别这些照片中的景点景名。我们非常期待您能前来助一臂之力!” 为此,“风景旧曾谙”开展后两天(2月8日),“非常西湖”公众微信号上就发出请各路人士前来挑战识别这些西湖老照片的“英雄”帖。
西湖博物馆“非常期待”有人“助一臂之力”加以辨别的22张“西湖老照片”
五天后,“风景旧曾谙” 影展开展后一周的2月13日,“浙江新闻”网络主页又发表题为“专家都认不出的西湖老照片,你认得出是哪里吗?”的报道。随该报道一起附发的六张老照片配图中,后面的三张,即属于西湖博物馆“非常期待”有人“助一臂之力”对它们关联的景点景名给予“辨别”那22张中的三张“西湖老照片”。
图02“浙江新闻”主页报道说“专家都认不出”景点景名是哪里而需要求助辨别的三张“西湖老照片”
2018年4月11日,西湖博物馆“非常西湖”公微号推送题为“老底子的西湖风景你认识吗?引来网友那么多的热议”的消息,介绍“杭州发布”公微号上网友们就辨别22张“西湖老照片”所指景点、景名而留言“热议”的各种说法。
“非常西湖”公微号推送的题为“老底子的西湖风景你认识吗?引来网友那么多的热议”帖子的手机截屏。
当年5月10日,“非常西湖”又推送了题为《西湖“前世今生”的老照片展接近尾声,看看英雄们的挑战帖》的帖子,公布了多位观众“辨别”后的书面留言。 西湖博物馆“非常西湖”公微号推送的题为《西湖“前世今生”的老照片展接近尾声,看看英雄们的挑战帖》的帖子截屏。
西湖博物馆“非常西湖”公微号“挑战帖”手机截屏
然而,笔者检看后很遗憾,不得不说:这里公布的“辨别”留言,没有一条,是说得准确“到位”的。 为此,本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精神和分享意愿,请允许我也来对“浙江新闻”这篇报道随文附发的三张“西湖老照片”,给出自己初步辨别后的释读。一家之言,欢迎拍砖,期待赐教。 让我们先从第三张(在西湖博物馆求助辨别的22张中编号是A-002)说起。
(上图) 在西博馆求助辨别的22张中 编号A-002的老照片
笔者以为,要辨别老照片上所显示的信息内涵,究竟属于西湖的哪个景点和景名,首先需要确认其在空间上是否属于“西湖”范畴。由于发布者并没有说明这张所谓“西湖老照片”的来源,故尔,我们只能就照片画面来进行考察。细看后我得出的印象是:这并不是一张在杭州西湖拍摄的老照片。 请看其画面所呈现的,是一座位于某一河道(不是湖面)上临时建造的浮桥,桥面很可能是木板。从河道水面支撑桥面的,则是一排相对呈固定状态停泊在河面的棱角分明的大木“船”(浮体)。这类浮桥从前也常常别称“舟桥”。 《辞海》对“舟桥”一词的释义是:“联接舟或浮体而成的浮桥。主要供军事上克服江河障碍用。通常由桥脚舟、桥面结构和栈桥等组成。桥脚舟分非自行与自行两种。后者是将舟体和桥面结构合为一体,且具有水陆行驶能力的一种专用的两栖车辆,便于迅速联接和拆解浮桥。”(1999年版缩印本,第2800页) 可能有朋友会提问:怎见得这是在河道上而不是湖面上呢?我的回答是:从大木“船”的高度(参照桥面活动人影的身高,推测其大约在3米以上),可以联想岸边河磡的高度。须知,西湖湖岸,是从来不曾出现过、也不需要有这么高的湖磡的,这正是我以为A-002老照片显示的水域是河道而不是湖面的立足点。 历史上,浮桥或“舟桥”,在京杭大运河主干道上的不同河段都曾经有出现和使用。这类浮桥往往因为临时急需才会被架构,所以其存在的时日也不会太久。被老照片所定格的景观、景物,往往并不一定会长期留存。尤其是地域范畴的前提如果不明,那么,试图解读某张特定老照片所定格的对象究竟是谁、在哪里、在何时、什么性质、有何功用,等等,显然既不合逻辑无从下手,也很难有成功释疑的可能。因此我也只能猜测,这张老照片,有可能是在杭州附近京杭大运河某一河段上拍摄的,但恐怕与西湖没有直接的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上述“浙江新闻”报道随文附发三张“西湖老照片”中的第二张(在西湖博物馆求助辨别的22张中编号是A-021)。
西湖博物馆求助辨别的 “西湖老照片” A-021
这张“西湖老照片”(图06),画面出现的建筑物主体特征十分明显突出,那是一幢正面外墙有拱券(古罗马建筑主要的技术和造型元素)的欧式二层砖砌楼屋。楼屋上层和下层正立面的拱券,均多达九个。 与这幢楼屋在建造风格上大体相同的欧式砖楼,西湖上至今仍然有几处可以见到(这在当年,曾被时人讥为“而今西子穿西装”),例如北山街上的抱青别墅和今属新新饭店的孤云草舍;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的红楼。这三处清末民初的建筑物实体,至今尚存而且地位和身价都相当显赫。 那些在不少老照片上可以一睹“身形”的,则还有英籍医师梅藤更建造的肺病疗养院楼房(原在保俶塔下),毗邻郭庄(其南侧)的许庄,以及浙江省博物馆改建(1992年)之前位于民国初年曾被辟为浙军“忠烈祠”(原系清帝西湖外行宫用房)的建筑群中轴线以东的独栋楼房,皆是。 但上述各例,无论实存还是藉老照片才能见识“真容”的欧式老楼房,除孤云草舍外,无论哪一幢建筑的外墙,都没有一排拱券多达九个的(拱券最多的抱青别墅仅有七个)。
(上图) 北山路孤云草舍,三层楼。居图左(今属新新饭店)
至于孤云草舍,正立面拱券虽也有九个,但其中居正中拱券两侧的一对拱券,明显小于其他七个,况且,这是一幢三层楼屋而非两层楼,其正立面装饰比编号A-021老照片上的九拱券楼房更显繁复。
(上图) 杨公堤(西山路)许庄,在今郭庄的南部。居图中(现已改观)
拱宸桥东“洋关”北楼(杭州第二医院内)
再考察杭州城区范围,类似编号A-21这张老照片上有拱券的欧式楼屋虽然也能见到几处,但拱券数同样都不到九个。比如我们现在还看得见的位于 拱宸桥东面运河东岸上,今杭州第二医院内的清“杭州关税务司署”(也即旧称“洋关”者) 三栋楼屋中的 北楼,就是一幢比抱青别墅多出一个拱券的欧式砖砌楼房。可是“洋关”北楼八个并排的拱券,还是比我们现在需要辨别和释读的西湖博物馆编号A-021那张老照片上的楼屋少了一个。 那么,这张“西湖老照片”,莫非也同本文前面所述编号A-002那张一样,也不是在杭州当地拍摄的?这倒不是的。为了弄清其所指,笔者在辨别时按例采用“以老照片证老照片”的“技术”手段,答案随之轻松浮出水面。 十多年前,我曾经关注并经常访问一个名为“爱老照片”的中国网站(现已关闭),凭借翻读同好网友发在这个网站上的帖子时得到的启发和提示,我搜寻并下载了一部辛亥革命发生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发行的纪实性摄影纪念集,影集的书名是《大革命写真画》(共10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选编,1911-1912年发行)。 2011年9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时,商务印书馆将《大革命写真画》这部纪实影集再版重印了。这是中国最早印行的一部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影像集,所录用的“写真”照片,皆为1911年至1912年拍摄。下载这部纪实影集后翻看时,发现其第10集第23页上,有题为“浙江财政司署”的一张照片,便顺手复制保存到笔者的杭州暨西湖专题图文信息库中。请看下面图。
民国初年浙江省军政府财政司署(《大革命写真画》第10集)书影
出现在这张老照片上的主体建筑,也是一幢上下两层正面并排有九个拱券的欧式楼房,斜坡屋顶正中位置开有“老虎窗”,屋顶两侧近外缘处各竖设有方柱形烟囱。尽管这张老照片上的欧式楼房,与西湖博物馆发布的A-21那张取景拍摄的角度正好相反,但仔细比对后,完全可以确认:这张用中、英文双语题为“浙江财政司署”的照片上所出现的主体建筑,同前面那张西湖博物馆发布并期待有人帮助辨别的“西湖老照片”上的主体建筑,是同一幢楼房。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成功,全国响应。11月5日,杭州光复。两天后,浙江省军政府成立,下设政事、民政、财政、外交等“部”,以高尔登为浙江财政部长。次年(民国元年,1912)1月,原来的“部”一律改称为“司”。“浙江财政司署”,即“浙江财政司”的办公机构(见《浙江百年大事记》122-124页),所在地点是杭城东河西岸的梅花碑南关厂前(前清时称“小织造府”,西面老地名为“馆驿后”,其东面有“城头巷”,系早先拆掉老城墙后形成的通道,故名)。1915年,浙江“财政司”再改名为“财政厅”,驻地不变。
左图《大革命写真画》第10集
右图西湖博物馆求助辨别的 “西湖老照片” A-021 1949年后,旧浙江财政司署使用的房屋为浙江省水利厅、交通厅及下属几个机构所用(目前此地老屋早已全部拆除改建为高楼)。鉴此,西湖博物馆求助辨别编号为A-021的这张老照片,严格地讲并非“西湖老照片”,而应归属为“杭州(城)老照片”。
“穿过竹林”。在西湖博物馆求助辨别的老照片中编号为A-15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考察和辨别下面这张原英文标题为“Through the Bamboo Wood”的西湖老照片(在西湖博物馆求助辨别的22张中编号为A-015)。由于这张老照片不折不扣属于“西湖老照片”,并且其内涵及关涉的史事资讯等相当丰富,所以,笔者用了比较多的信息量(篇幅),来进行释读和评说。 (见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