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微观杭州
 
 
井水清清,邻里情浓,我家就住大井巷
2018-11-22 12:26:11杭州网

我出生在大井巷,至今还留守在大井巷。生于斯长于斯,六十二年来经历了这条巷子的热闹、衰微、改造……对这里有说不完的依恋和深情。

我父亲是胡庆余堂老药工,我有四个姐姐,父亲听风水先生“依山傍水”的指点,购屋大井巷53号,于是有了我,并郑重地在我辈名后加了“根”。我的根就在大井巷,它是我梦寐萦怀的感情寄托……。

81年元旦在大井,于先生妻(左)及两个姐姐在洗菜备晚宴

大井巷因井而名,据《西湖游览志》卷十三:“吴越时韶国师所凿,品其水为钱唐第一。盖山脉融液,独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泓深莹洁,异于众泉。”《梦粱录》等古籍也有记载。这是杭城唯一的作为省文保单位的古井,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井有异于他井,不仅因它是“钱塘第一井”,而且因它上有井祠下是一汪清泉,垒巨石铺平井台,后分五个井圈。看起来像是五口井,其实同出一源。井深且水清冽,捞吊桶时一根长晾杆还得俯身探手,井底卵石历历可见。早先有石阶,没封面时是可以走下去的。在我幼小时井的三面是祠房,供奉着祠神等神像,有一还俗老和尚管理并挑水卖水 2分钱一担。

95年春.无人用井.于先生甥女在井门

巷内其实有公井、私井和店井,有一些是在墙门、店铺里,如大户人家、几个药店等,但那些都是小井。大井是公井,对过路人都开放。行人往往驻足讨水解渴、洗濯。从不疏浚也不会变质。有年大旱,老远的消防车、纺染厂等都来抽水,水位下降很大,第二天,又是满满一泓清泉。

古巷、大井、老店、城隍山,是巷的四个亮点,互为照映,造就了这条历史名巷的特色,形成了独有的里巷市井风情。          

大井在巷子里的地位最高,不仅是人们敬奉之故,主要是为此形成了以“井文化”为中心的市井俗生活。“一口水井安一方人心”,我们从清早就去拎澄澄清的新鲜井花水(清晨初汲的水)洗漱,到淘米洗菜,汰衣刷物,摸黑冲澡,生活里离不开大井埠头。井台边可听家长里短、社会八卦,有如新闻聚散中心,调节着人们的情绪和关系。我的初恋就是趁机帮吊水、搭把手献殷勤泡邻家小妹的“井台会”。井台边也发生过几回用水不当,或因隔壁邻居积怨的吵架,但青苔一滑,往往自顾不暇,歇手转回。大热暑天,人们燥火上升,可去井边荫凉一下;寒冬腊月,井水冒着热气,也可吊一桶井水暖暖手。《易·井》有云:“改邑不改井”,无论井边的人间烟火纷繁热闹,人来人往,从那深邃的井眼中望去,井水平静如镜,让人心安。

井庙里的泥胎神像在大跃进时被全部敲碎,看井的和尚后来偷偷地在底座上摆上几个小木菩萨,通往城隍山的“头山门”牌坊和“四大金刚”被拆掉。文革时更是“破四旧”、砸碑捣牌;居民区在排门墙壁油漆“红海洋”,挨家挨户收成本费,红卫兵甚至来贴门牌要改巷名为“大庆巷”,我们不知所措,喧嚣一阵后还是慢慢恢复平静,如那一汪井水。

面对变故,井边的人们有的积极亢奋、有的惊悸不安,默默地适应,但是井还在。没有人,而且人们也不允许破坏这里赖以生存的水源,心底里还是靠着井,依井而居。到上世纪80年代,各家慢慢装起了自来水,井的洗汰和交流功能并没有减少,沉淀的还是那种世俗生活的安稳感。

夏天在家门口乘凉.瓜贩趁热送瓜上门

巷里的房屋基本上是清代和民国的砖木结构,有一些现在是全国、省级、市级历史建筑,已立碑挂牌。不少民房改造前还有界碑,像“古大井墙界”碑,是明洪武七年浙东参政徐本所立,侧字风化漫漶,依稀难辨。在大井巷口还有“公墙界,南首贰间,北首壹间,咸丰七年正月吉立”一碑。此两碑2006年拆建前我拍摄时还在,后不知何因被毁、不存。

明洪武年参政徐本立碑.侧字依稀难辨.此碑已毁

“咸丰七年正月吉立”.此碑已毁不存

大井巷里还有吸引人的、以老店名店为背景的小巷经济,沿巷都是。不说当年胡庆余堂、张小泉、朱养心、保大参号等店堂犹在此时的光景,那些前店后坊的天竺筷、网篮社、木梳店、西湖伞庄等店家也颇热闹。我有不少邻居朋友就是这些店家的后代,乘凉或孵太阳时讲起先前怎么富,如数家珍。还有那些文革后沿巷兴起的传统手艺各式各样的小商品、小饮食,东一摊西一摊,生意不绝。沿巷小店跟着季节卖吃食、卖小百货等等。

八十年代我母亲看了眼红,也在巷子里摆了一摊臭豆腐、菜卤豆腐贴补家用。一不小心,竟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都市快报食探十年前曾有小文记载。俗语“一铺养三代”,母亲起早贪黑,老爹姐姐们到时也搭把手,我么坐享其成,至今想来后悔莫及。

巷的两侧摆满了小摊

十五年前《都市快报》报道的菜卤豆腐,现杭城已找不到了。

我曾写过几句话纪念我的父母:

大井对边石径斜,

门前一树小白花;

白花开满冬青树,

 树后老屋是我家。

我父栽种母浇水,

树下摆开豆腐榻;

前人种树我乘凉,

  满树开放留余香……

清晨的大井巷

大井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紧贴着城隍山。房屋沿山坡造上去。我家后面就是一堵依山岩石高墙,潮湿的岩壁下形成了一个小鱼池,偶尔有鸟、蛇光临,为此还产生了不少吓小伙伴的鬼故事。巷里正宗的原住民直称城隍山,从不文绉绉叫吴山的,吴山是统称,其分为伍公山、粮道山、螺蛳山等小山。巷算是上山的通衢大道,正规的朝香必经之路。而巷里还有不少隐蔽的山弄堂通往山上,那是巷民们上山的绿色通道。

我家的后院是吴山脚.岩壁渗水成了鱼池

通往吴山的小巷,我们叫它“山弄堂”

城隍山是城中山,一直是大俗之山,原有无数的寺庙、茶室,古迹历历。不相信去看看《儒林外史》第十四回的描写:“第三日起来,要到城隍山走走。城隍山就是吴山,就在城中,马二先生走不多远,已到了山脚下。望着几十层阶级,走了上去……”,后面满篇幅写的比“范进中举”还热闹,生动传神、格外亲切。建国后慢慢地变成了健身练术之地,拂晓清晨,打拳的、跑步的,吆喝声、鸟鸣声遥相呼应,满山遍野都是。山对巷的影响不可低估,巷的繁荣也少不了山,许多民情和娱乐与山有关,由此也改变了一些业态和作息。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过是儿时的开心乐园!打游击、捉昆虫,成熟一些的就多了一项夜晚幽会的好去处,黑蒙蒙时一对一对上去……。囿于篇幅,这里说巷,山只好让吴敬梓大师去表白。

街坊过路人围观巷口耍猴

秋巷的傍晚

暮春时冬青花飘香.游客簇拥.....

加拿大保罗先生每年都会来看望街坊

大井巷的住户现在寥寥无几,但巷和井仍然是曾住的人们的根和源。很多人从这里走向社会,不管是嫌弃小巷的促窄、还是眷恋它的人情,得意和失意、张扬或低调,一番闯荡混迹后,往往又会来看看老巷。老邻居们也非常在意那份邻里情,终于,有人倡议举办“邻居会”,城隍山上坐满了十几桌,电视台都来采访;接着,又建立了几个微信群,其中就有“井群”,把人的乡恋、怀旧之情牵连在一起。

2005年钱江晚报采访大井巷里的邻里情

我在这里和邻家小妹恋爱,也在这里搭棚结彩成婚,在这里生子、送老人,经受过痛苦和欢乐,也为此有得有失,现在我退休居家,举目无邻,再不舍也得搬迁。徘徊在生我养我的巷子,不禁感叹:“千年古井千年巷,历经沧桑永安昌”。我爱大井巷,我真的希望大井巷能延续历史传承,源远流长。  

多次邻居情的活动照片

        哪怕老房子被征迁,从小就一同生活在大井巷墙门里,穿开裆裤就一起搞搞儿的发小之情是迁不走的,邻居情是迁不了的,也是剪不断的。

       大井巷老邻居永远是亲人

☞进入论坛讨论☜

▼延伸阅读▼

九九重阳忆母亲,枕边暗流思亲泪

我家住在回春堂,落底毛子的生活趣事

伍公山上“掘地种菜”,落底毛子的生活趣事

伍公山的冬腌菜和蕃薯片 落底毛子的生活趣事

来源:清河校友平台    作者:于贤根     编辑:郭卫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又是一年秋意...
“伟大的变革...
“高墙”内见...
第二届埃及中...
武林之夜•中...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这家食堂很“牛掰”美女老板娘传播正能
迎亚运!亚运标志在杭城花海悄然绽放
出卖身体,败光家底…杭州90后拆迁女吸毒
不是网购达人的杭州的哥 一次收了25件快
“和”乐而为 富阳区环山乡首届“和”文化
杭州开展森林消防地空联合实战演练 记者直
杭州46路公交车进站时撞倒老人 警方正在
受"吃鸡"影响?前3季度玩具枪等引发伤害
英国松狮犬袭警要被关9个月 主人:严苛又
盘踞多年“村霸”团伙被铲除 村民点爆竹庆

巴黎:嬉水消夏

墨西哥左翼政党候选...

大草坪露天舞台演绎...

刘杰携《宝贝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