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记者 郑承锋 摄 记者 何去非)每个月底的周末,市农业局都会组织一批本地出产的优质农产品走进各个社区推广。这些借助“菜篮子”进社区活动的农产品,由于品质好、价格优,往往摆出来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居民们“抢光”。社区居民对这些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放心——所有农产品的外包装上都粘贴有二维码,只要轻轻一扫,什么地方生产、什么方式栽培、什么时候采摘等信息一目了然。 近年来,市农业部门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对接机制,彰显生态安全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使“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成为广大市民“菜篮子”与餐桌上的“常客”。 提升农产品质量 给农户带来更多收益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由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拥有“三品一标”的农产品不仅是其生产地域、企业的证明,更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在“茶都”杭州,除了鼎鼎大名的西湖龙井,有一句话叫“鸠坑种,母亲茶”:鸠坑种茶树始于汉朝,唐代被定为朝廷贡品。它是用“鸠坑地名”命名的茶树良种和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有性系国种“茶叶”。 鸠坑茶茶地——淳安县西北部鸠坑乡是全省首个以有机茶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已建成省级示范园区1100亩,通过有机认证基地面积1750亩。“浙皖交界的高山地带土质细黏肥沃,云雾弥漫,独特的气候造就了鸠坑茶别样的风味,兰花香和回甘甜是顶级鸠坑茶的特有品质。”鸠坑乡党委书记徐国建,用短短几句话就把鸠坑茶的特点概括得十分精准。 好品质引来高收益。从2016年起,鸠坑茶每年新增的“三品一标”认证促进产值年增500万元以上。在第八届千岛湖·鸠坑茶文化节暨茶树王开采仪式上,二两半鸠坑茶经过数轮激烈竞拍以数万元的高价落槌。 严把审核质量关 管好“菜篮子”和“米袋子” 为了让杭州的市民群众对餐桌上的果蔬吃得更加放心,市农业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一批绿色品质综合示范园创建。然而,对农业生产企业来说,要通过这项绿色品质综合示范园创建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按照认证标准要求,产品(基地)认证全覆盖,主要产品(基地)必须是“三品一标”,其中种植单位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绿色、有机认证;有产前、产中、产后应用并执行市级以上相关标准,实施规范化管理;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实现质量管理全程可控等等。 “为确保园区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和安全,我们选好的土地、挑选优质蔬菜品种,从源头上保障蔬菜的品质,并做好绿色防控,不打农药,全方位覆盖物联网监控,铺设喷滴灌设施,安装防虫网、生物防虫器,引入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标准化的绿色环保包装设备。”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今年参加了绿色品质综合示范园项目的创建,负责人何林海表示,麟海蔬果目标就是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品质化、休闲化的农业园区,让更多杭城百姓吃到绿色、健康的蔬果。 不仅是麟海蔬果,越来越多的杭州农业企业对生产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桐庐县大路粮油绿色品质农业综合示范园编制《桐庐大路粮油专业合作社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其中包括通用标准24项,技术标准36项,管理标准1项,工作标准1项;对农产品进行质量追溯管理,建立从浸种、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获到大米加工全过程的生产档案记录,形成二维码+合格证认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只要通过一部手机就可详细了解整个生产过程。 多年来,市农业部门不断推进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市“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252个、基地面积59.4万亩,绿色食品173个,有机农产品23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全市“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占主要食用农产品比率达55%以上,越来越多的绿色品质农产品将装进杭州老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