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温州移民“厂帮里”人 长埭里有352户人家,1400多人,和1600多亩茶地,百分之六十的村民来自于温州平阳县水头镇,前几天,我去采访的老书记郑森法先生就是平阳水头移民的后代。据森法先生说,他的太公这一代就移民到龙坞长埭里了,他爷爷就是出生在长埭里的,距离现在大概也就150年历史。长埭里有大山脚、孵鸡湾、长埭、天平山、杨府庙、达公园、柯村七个自然村,大部分村民来自于温州平阳。泗乡人把温州移民叫做“厂帮里”人,“厂帮里”人自己内部都讲一口温州话,我们泗乡人听不懂。 我经常去长埭里的龙尾湖边观赏山水风光,经常听到他们在讲温州话。后来了解,哪怕是外地人和泗乡本地人嫁到了“厂帮”里,不出一两年,也都学会了温州话。长埭里,温州人是“汉族”多数民族,钱塘泗乡本地人属于是“少数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帮里”也不断地与钱塘泗乡本地人在通婚和打交道,孩子们在学校里又都讲普通话,与外界打交道用的都是泗乡话,“厂帮里”的语言也正在逐渐消亡,很是可惜。 我也走访调查了一些“厂帮里”人家,大多数是在近一百多年前移民到龙坞长埭里的。主要原因是在大清朝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年间,也就是公元1860年以后,杭州的人口大大下降,土地大量抛荒。太平天国部队两次攻占杭州城,清军又组织了两次反攻。“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这一幕又重现了,遭殃的是杭州城内外的老百姓。据说,杭州府的人口从370多万下降到了70几万,杭州城内的人口从近80万下降到了不到十万,直到一百年后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杭州城的人口都没有恢复到“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人口。太平天国军进攻杭州城时,在铜鉴湖畔的湖埠里前山洞,用烟熏死了3000多避难的泗乡父老,死难人数占整个泗乡的十分之一。 大清朝,钱塘泗乡的许多田地和山林都被杭州城内的大地主和资本家所占有,如“高义泰”就在泗乡有许多田地,而胡雪岩在龙坞长埭有许多山林。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平息后,东南地区的人口大大下降,经济也大伤元气,许多田地荒芜了。国家采取了很多免粮免税的新政策来鼓励垦荒,这才引来了温州移民到龙坞长埭村。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崩塌后,长埭里有更多的土地需要人力耕种,大量的温州移民来到了长埭里,形成了“厂帮里”。同时期来到钱塘的温州人,部分定居在龙坞上城埭村、还有部分定居在留下小和山和石马村等地方,钱塘本地人也叫他们“厂帮里”人。 “厂帮里”人很肯吃苦,到了龙坞后,就开荒种粮,种植茶叶,还上山砍柴,而砍来的柴要翻越十里横山,挑到留下茶市街去卖。为了能卖个好价钱,有的挑得更远,一直挑到南星桥去卖。森法先生说,他爷爷把一担柴挑到南星桥卖完后,顺便到杭州城里买些糕糕饼饼或者烧饼油条回来,一路叫卖,能多赚几个钱,还能为孩子们留点点心吃。现在,我们空手走到南星桥都不好想象,何况是挑着一副重担呢!“厂帮里”人的生活就是这么奋斗出来的。 延伸阅读: 皋亭山下的温州村,百年修行成孝廉文化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