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历史上,有许多地方官为西湖的疏浚作出过贡献。清澈的西湖水寂静地流淌着,仿佛一直在娓娓叙说着他们的功绩。其中有个明朝太守杨孟瑛,他和白居易、苏东坡一样都曾是杭州的最高长官,都在西湖上修过一条堤。白居易、苏东坡名扬天下,是因为他们不仅治理杭州西湖,同时还写了许多文章诗篇歌颂西湖,而杨孟瑛这个名字却没有白、苏二人那样深入人心,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是哪朝哪代的,何许人也。 明朝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说道:“西湖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文甫三公而已。”意思是说,西湖从形成开始,有不少人治理过西湖,其中有三人功绩显著,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苏东坡,另一个就是杨孟瑛。杨孟瑛,重庆丰都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太守。今天的杨公堤就是杨孟瑛带领民众修筑的,它始于栖霞岭,绕丁家山直至南山,将西湖湖西山水和众多古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元灭南宋后,元朝统治者把西湖的四季美景,暖风熏人,归结为南宋王朝灭亡的根源。因此在元朝统治的近百年内,历任杭州地方官无一人治理过西湖,以致西湖再次淤塞,葑草满湖,环湖荒芜。一些富豪贵族也趁机沿湖围田,强占湖面为私用。明朝初期,官府依然延续元代的做法,对西湖采取不理不治、任其消亡的态度。到了明泓治年间,西湖已是“湖底朝天,里湖淤塞,多为桑田之地,行有者日稀”,往日苏东坡笔下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湖已不复存在了。当时坊间有民谣:“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待他享尽功名后,只见湖光不见笆。” 1503年,杨孟瑛来杭州任太守。漫步于湖边,眼见被富豪蚕食侵占的西湖,耳闻民间流传的民谣,杨孟瑛即心疼又气愤。他一如当年的苏东坡,鼓起勇气上书朝廷,提出立即疏浚西湖,然后又公告民众,拆去私人河荡。明正德元年(1506)二月,疏浚西湖的提议终于被朝廷获准,并得到了拨款。杨孟瑛迫不及待地立即开工上马,亲自指挥疏竣工程。疏浚工程共动用民工八千人,历时一百五十二天,耗银两万三千多两。疏浚西湖完工后,杨孟瑛让民工把一部分挖出来的淤泥填在苏堤上,再在沿堤种植桃柳,复原了宋朝时苏堤“六桥烟柳”的景像,其余大部分淤泥则堆在湖西的山麓边,筑成一条长堤,又在堤上修筑了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六座桥,俗称“里六桥”。 在疏浚西湖的同时,杨孟瑛还重修了四贤祠。原先在孤山南面有个三贤堂,奉祀着白居易、苏轼和北宋隐士林和靖。由于年代久远,三贤堂早已破烂不堪。为纪念唐代修建六井的杭州刺史李泌,杨孟瑛在修复三贤堂时,又添加了李泌的塑像。于是杭州百姓就把三贤堂改称作四贤祠。后来,为感激杨孟瑛的浚湖之恩,杭州百姓把杨孟瑛的塑像也请入了四贤祠,以作凭吊。 清朝时期的四贤祠 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清容光堂摹刻 )杨孟瑛对西湖的疏浚,实际上是对杭州西湖的一次拯救,如果没有这次大规模的疏浚,西湖可能早已消亡。可以说杨公堤是杨孟瑛留给杭州人民的一份厚礼。 西湖被疏浚,恢复了往日的湖光山色,并更显秀美。但同时西湖的疏浚也触动了不少官吏富豪的既得利益,于是他们把杨孟瑛以“开浚无功,靡费官帑”的罪名告到朝廷,杨孟瑛因此受到了降级的处分。不久,杨孟瑛辞官还乡,离开杭州。但是杭州的百姓却没有忘记贤太守杨孟瑛的功劳,为了感谢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人们把杨孟瑛疏浚西湖时修筑的长堤称作“杨公堤”。 清朝时期的杨公堤 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清容光堂摹刻)清朝以后,西湖湖西又逐渐开始淤塞。到了乾隆年间,杨公堤以西的湖面已经不复存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征调在杭州投降的日军,以杨公堤为基础修筑道路,称之为凯旋路。195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再度修建此路,并更名为西山路。此后,杨公堤这个名字渐渐地为人们遗忘。直到2002 年 12 月,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杨公堤终于重新露出了它的真容。现在,杨公堤由南向北,一路都是响当当的景点:花港观鱼、乌龟潭、茅家埠、上香古道、杭州花圃、金沙港、郭庄、曲园风荷等。三百年前的杨公堤原貌终于得到了恢复。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秀丽的杨公堤上,难道不应该深深地记着这个名字——杨孟瑛吗? 延伸阅读: 百年人生,他为杭州做了一件大事 杭州西湖到底有多大? 西湖免费十年之际 重访“西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