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沙河 老人们散去归家的声音将我从思绪中唤醒。夜黑了不少,贴沙河两岸的灯渐渐亮了起来。沿着铁路边的小道,我来到了庆春立交桥的北侧,沿着贴沙河东岸向北漫步。 河对岸立着重建的庆春门。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宋末元初,元兵进占杭州城,城门被毁。元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据两浙,改筑杭城,自艮山门至清泰门均往东拓展三里,重建新门为太平门。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率兵由此门攻入杭州,为庆祝胜利,遂改名庆春门。很久以来这里大片土地都是农耕之地,河里鱼虾嬉乐,一派田园风光,宋时有“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的杭谚;明清时又有“太平门外粪担儿”之俚语;清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时,还曾在这里留下“东南农事已春深,菜垄花开满地金”的赞美诗句。1958年筑环城东路时拆去了庆春门残存城墙,2006年年底在古庆春门的旧址上开工重建庆春门。 如今,在灯光的映照下,按南宋城楼仿建的歇山顶式全木结构城楼显得巍峨雄伟,气度不凡。600年的城门,在拆毁50年后,复又重建。涅槃之后的重生,于这城市又有了另一番意义。它和贴沙河一起,成为了这个城市的记录者和历史的见证者,把瞬间化作永恒。 抬眼北望,灯火阑珊影迷离,碧玉妆成醉河堤。灯火沙河,尽显诗韵画意。但我知道,贴沙河有今天这番面貌并不容易。 贴沙河开凿于唐代。因河居沙滩上,曾与几条相邻河统称为沙河,后又分里沙河、外沙河、后沙河。至南宋,统称为贴沙河。元末,张士诚将杭州城墙向外拓展,在东面设候潮门、望江门、清泰门、庆春门、艮山门,贴沙河在城墙之外,成为城东之护城河。因此,贴沙河又称城河。 由于贴沙河的自然环境良好,加上自清朝以后全河不通舟楫,故水质清澈。因此,1931年建成的杭州第一个自来水厂就在贴沙河边,取贴沙河之水向全城供水。贴沙河南端起点,因江岸地形变化,浙江闸湮没,起点河段亦随之而湮。1984年修建南星立交桥后,萧公桥以南尚剩河段不再与北段相通,北端因艮山路修建,与原城北城河隔绝,贴沙河的水质一度变差,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加脏乱。 1996年,杭州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决议》,首先对贴沙河实施分段整理,进行河道两侧驳坎并疏浚,至1999年全线一级驳坎贯通,清淤10万立方米,同时完善河道配水设施,完成两岸绿地约15万平方米,建成占地7万平方米的城东公园。 延伸阅读: 茅山河:古代杭州的治水缩影 舞动的贴沙河 杭州举办首届城市河道垂钓比赛 城市河道逐步开通垂钓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