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第二至四次下江南题“曲院風荷”时,没有继续接这个茬,而是大谈那些年他仿杭州西湖所建的清漪园(即如今的颐和园)昆明湖,其夏季荷花之景,完全不亚于原版的杭州西湖荷花。这里暂且不表。 仿西湖格局而建的颐和园昆明湖30年后,等到1780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的时候,又题一首“曲院風荷”。这次他终于忍不住了,写道: 風荷新牓易荷風,曲院嫌他醉頰紅。 言景文山趣真好,論名夏帝惡還同。 乾隆真是不嫌累,又把故事讲了一遍:我爷爷把“荷風”改成了新的榜题“風荷”,(而将麯院改成)曲院,则是嫌喝酒后会脸红(误事)。 写风吹荷动之景,要数李文山有名(唐代诗人李群玉,有“风荷珠露倾”之句);而提到名声,(我爷爷)那可是和夏帝(大禹)一样厌恶(酒)的! 再次告诉你,我爷爷是上古明君大禹的化身! 大禹与康熙1784年,乾隆第六次下江南,第六次题“曲院风荷”,为此景盖棺定论。他写道: 宋時麯院此時風,荷豈分疏等燦紅。 不識吳民尋樂輩,可知今昔樂非同。 大意是:宋代的麯院,大清的风。荷花虽然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红。但是,不知道你们这些西湖边寻欢作乐的杭州游人,清不清楚作为大清子民和大宋子民的快乐是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在第一首和第五首中用的是“曲院”,而第六首用的是“麯院”。说明他已明确将大清的曲院和南宋的麯院,通过名称变化而区分开来。 乾隆认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时代的南宋西湖,与他作为盛世天子治下的大清西湖,是有本质区别的。南宋的西湖游人,只不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末日狂欢,而大清的杭州子民,才真正是生活在莺歌燕舞的盛世之中。 爷爷是大禹,让你幸福你就得幸福,大清的杭州子民好幸福!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两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延伸阅读: 西湖故事:一九二四年,雷峰塔倒掉的前后 以荷花而闻名 冬季的曲院风荷亦是很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