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宋文人流传西湖十景之名以来,西湖西北角的一处赏荷圣地就一直以“麯院荷風”之名传世(此景故址在洪春桥畔,后因金沙港淤塞,康熙时移至岳坟以南、跨虹桥西)。因为此处本是南宋朝廷酿酒之处,酿酒用麯,故名麯院。 南宋·叶肖岩“西湖十景图·麯院荷風”千百年来,“麯院荷風”深入人心。因此,康熙将“麯”字写成“曲”字,远不同与将“荷風”改为“風荷”,“雷峰落照”改为“雷峰西照”,“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这么简单。 在当时杭州文人眼里,这根本就是因为满洲皇帝不通汉文,笔误胡改所至。 这里插一句,悬挂在灵隐寺天王殿的康熙御题匾额“雲林禅寺”,至今不明所以,可能也是兴起胡改所为。由此可知,康熙帝在当时杭州文人心目中是什么文化水平。 康熙御题“雲林禅寺”匾额明清江南,文风鼎盛,杭州更是人文渊薮。乾隆在辛未年(1751)第一次下江南到杭州时,就得知了爷爷康熙因为题名“曲院風荷”,50多年来蒙受当地士人嘲笑的故事。 于是孝心泛滥的乾隆,在为康熙御题十景碑题诗时,决心为爷爷“正名”。 “莫驚筆誤傳新牓, 惡旨崇情大禹同”。意思是:“(你们杭州人)不要认为是(我爷爷)笔误写下的这个题榜,(那是因为他)讨厌酒(才改的),这种崇高的情怀,就和大禹一样啊”。 旨,就是酒,相传大禹“绝旨酒”,曾说过“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乾隆说,我爷爷把“麯”字改“曲”字,是为了和大禹一样劝诫世人,少喝酒啊……估计当时杭州士人看到这首“强词夺理”诗,节操碎了一地。 从此在杭州,“新牓”倒是不只传康熙的笔误了,也传乾隆的笑话了。 故事还在继续。 延伸阅读: 六一泉:在天之灵化作清泉,为你接风洗尘 宋朝时期的“119” 杭州城中烽火瞭望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