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也是女人家们洗衣服、刷马桶的无本钱水源。 运河既是外地人来塘栖的主要途径,也是塘栖人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掏5毛钱,从塘栖码头出发,两个半小时的行程,省城杭州就在眼面前。 不说太远,就二三十年前,去一趟杭州可不容易。家里添置大件物品需要去杭州,姑娘小媳妇添置漂亮衣物需要去杭州,学校组织远足去杭州,伢儿们会高兴一个星期…… 塘栖人依临运河,颇为自负,面对四乡八方,比如丁河、良渚、獐山、崇贤等地,塘栖人便会毫无顾忌,并且充满自信、神定气闲地自称“我们塘栖人”。当面对本塘杭州人,塘栖人便没有了这样的坦然和豪气,自感吃瘪。卖鱼桥码头落船,半吊子杭州话便不敢大声说了,怕被杭州人戏言“沙鳖”(外地人)。 塘栖以运河为界,河的北面靠近农村,被本地人调侃为乡下人,河的南面靠近杭州,属于城里人,然而不管北面、南面,城里人、乡下人,有一点是相通的,塘栖人民风纯补,邻里和谐,历来重视孝道教育。举个例子,家人有要事外出几日,留下孩子完全不必担心,吃完东家吃西家,饿不着。另外,游客在塘栖浏览古镇风貌时,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老宅门口,留有水泥砌的凳子,这个石凳子为路人提供歇脚的地方。 塘栖地处杭嘉湖水网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花果之地。塘栖人虽身处富庶之地,可塘栖人依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品性。 我隔壁老邻居杨老太太男人早先在海宁硖石一家竹行做学徒,学得一手竹器制作技术。婚后家里添了不少子女,仅靠夫妻两人的工资,一家人日子过得艰辛。改革开放后,杨家男人成了吃螃蟹的人——离职,回到塘栖老街,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竹行,专门生产竹篙。啥是竹篙,就是在竹竿的根部套上篙头,它的作用就是船起锚的时候撑一下,靠岸的时勾一下。杨家人制作的篙头,掌握独门绝技——篙子出水后,水珠不会顺着竹竿弄湿衣服。当年塘栖运河段水运繁忙,杨家制作的弯篙、叉篙销路非常好,一天可以卖出几百根,买家主要有运输站、船运公司、船队等。 杨家生产的捻杆,还为早年杭州西湖清淤出过力。 为了保护古桥,前些年塘栖运河重新开挖出一条新河段,老河航运船只减少,杨家竹篙生意渐渐淡落。 我说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些运河人家的子孙们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曾经依赖运河生活,爱惜运河是我们的本分! 现在杨老太太与其他老邻居和我一样,重新搬入政府替我们改造后的老屋。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依托古运河,塘栖老镇的容貌在恢复,每每到了周末,上海、杭州等地游客来了不少…… 每天看着运河、守着运河,运河的福,老太太我还要享下去! 延伸阅读: 泛舟悠悠运河,在塘栖怀古寻旧 京杭运河塘栖段获评“浙江最具特色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