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最后一个工人
2019-06-04 11:05:07杭州网


邵永兴近照

屏峰村新貌

我想读书,但我妈的话有理有节。无奈!我白天加工麻袋,晚上做梦还在课堂里上课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时,我家住在官巷口里仁坊直街64号(就是现在的中山中路)。我家左边是香烟店、若望印刷所、竹器店、板刷店、罗文顺雨伞店、任家明箍桶店,一路过去直到铁线巷口。右边是傅高记杂货店、碧云阁裱画店、煤球店,一直到棚桥弄口炒货店。

我的爸爸与两个哥哥都是麻袋工人,家里开了一爿麻袋店。妈妈做家务,妹妹读惠兴小学二年级。我呢,刚读完初中一年级,实足年龄14岁。抗战胜利后的初中学费贵得惊人,一个学期要30担米钱(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五千元),再加上两个哥哥患有麻袋业的职业病——肺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再也无法承担我读书了。

我妈妈虽然一字不识,但每天晚上爱到棚桥茶店听大书先生李宝华说《大明英烈传》,她的社会知识十分丰富。我妈认真地对我说:“官巷口中国银行门口,大学生在告地状,粉笔字写得多漂亮,还不是‘朝中无人莫做官’?我们是做做吃吃的人家,你的两个哥哥永泉、永法,从小到上海当学徒工,小学都没毕业。你已经读了一年初中,家里写个信,开个发票,够用啦!”

一句话:叫我停学就业,帮助家里做麻袋。我虽然仍想读书,但客观决定主观,而且我妈的话有理有节。无奈!白天,我加工麻袋。晚上做梦,我还在课堂里上课。

从官巷口到南星桥,一路上都有银圆贩子手里捏着银圆,叫着“大头”“小头”的价格。我家的麻袋店生意清淡

说起麻袋,估计现在的人都不知道了,以前麻袋可是生活必需品。绿麻是浙江省的四大特产之一,杭州近郊临平、七堡、乔司、和睦、笕桥一带都盛产绿麻,农民家家都会织土麻布。

1945年,从江干到湖墅,杭州城里大约有50家麻袋店,主要把近郊农民生产的土麻布做成单丝麻袋。一担土麻布15匹,质量好的做米袋,每匹麻布可以做三只米袋(七斗或五斗)。质量差一点的麻布做盐袋,当时余姚庵东的盐袋一做就是上万条。最差的麻布做炒货店装花生、瓜子、山核桃的袋子。

麻袋加工修补毕竟是简单劳动,我很快学会了这门手艺,同时也掌握了麻袋的供求规律。我妈终于把我培养成“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的麻袋手工业工人。

转眼两年过去。我家的店面房是向二房东租的,大房东抗战胜利归来,和二房东打起了官司。二房东官司失败,我家是三房客,理当搬家,物归原主。1947年底,我家搬到了中山南路153号。

1948年到1950年这段时间,杭州物价飞涨。从官巷口到南星桥,一路上都有银圆贩子手里捏着银圆,叫着“大头”“小头”的价格,满街乱窜。眼看物价一天之内要涨几次,我家的麻袋店地点偏僻,生意清淡,我妈常愁眉苦脸,叫着日子难过。

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南星桥浙东油厂来人与我们商量,需要一位麻袋工人去油厂修补破麻袋。麻袋工人的生活,旧社会是很苦的,常常是“六谷糊”当饭吃,难得过年过节才能吃一餐大米饭。但浙东油厂给的待遇很高,不仅一日三餐由厂里供给,每天还有七升米做工资,按结账那天报纸上二号米的价格折算,每月结一次。已经结婚、有四个孩子的我大哥邵永泉就去了浙东油厂修补破麻袋。

为了解决家里的困境,我想出一个办法,把旧的洋麻袋改成装米的五斗袋。

因为外国进口的洋麻袋质量相当好,但比较大,使用不便。我们就把洋麻袋加工改成五斗袋,卖给农民用,2只洋麻袋可改成3只五斗袋。

洋麻袋从哪里来呢?每天早晨五点,堂子巷有个旧货市场,旧衣服、旧铜器,什么都可以卖,我就去那里收旧的洋麻袋。

洋麻袋改好后,凌晨3点,我用自行车装着骑去郊区的三墩镇或良渚镇,摆摊卖给农民。回到家里正好下午两点左右,我妈烧好了饭,坐在门口等我。我拿起饭碗开始猛吃,我妈脸上才会露出笑容。

因为麻袋修补加工时灰尘大,工人常年吸入灰尘易得肺病。特别是旧社会,医疗条件差,肺病医不好。1949年4月30日,我二哥永法患肺病去世,年仅28岁,留下二嫂与四岁的儿子,我们一家人哭成一片。

1952年上半年,浙江省文教厅举办了第一次中学同等学力考试,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初中毕业文凭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我妈话里话外,仍然希望我留在家中当“做做吃吃的麻袋工人”。当时麻袋工人大多数到粮管所工作,工资是每个月40元左右。

我妈的心意我十分理解,她希望我留在身边养老送终。但现实是,年轻人应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想来想去,最理想的办法是:我找个工作,拿到工资给父母寄养老费用。

一个雨天,我去棚桥弄口老同学陈福全家里理发。他哥哥陈家华告诉我,陈福全参加民政工作了。我听了十分感慨,因为陈福全是初中毕业后再工作的。这给了我启发,事在人为,我为什么不能再求学?

1950年我在元庆会计补习学校读书,又读了联合会计补习学校。1951年上半年,我向一所私立中学提出,白天到他们那里插班,旁听初二年级的课。学校同意了,并减免了我一半学费。于是,我白天做旁听生,晚上到六部桥派出所第二居民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做义务教师。

当时全国刚解放,国家急需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要求是初中毕业才合格。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扫除文盲,当时采取义务教师扫盲,太庙巷小学派出了青年教师。我只读过一年初中,是失学待业青年,也加入进来,既为国家扫除文盲,又为自己增加社会知识。

1952年上半年,浙江省文教厅举办了第一次中学同等学力考试,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初中毕业文凭。

下半年,我被分配到浙江省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就读财务会计专业中专。我妈妈听到我重新入学的消息后,没等她说出“朝中无人莫做官”那句名言,我就说:“妈,我毕业后是为人民服务,不是去做什么官。三年后分配工作,拿到工资我一定寄回家给你养老,你放心。”

我的话让妈妈脸上露出笑容。

“肺部好不好”是可以马上去医院照X光求证的,而“思想好不好”是社会科学,只有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来检验

到“商校”报到后,同学告诉我不用交学杂费,连看病也不收费,我喜出望外。要不是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我能失学6年重获学习机会?以前我在妈妈面前连说都不敢说“我还想读书”,所以,我发自内心感谢新中国!

每天早自修前都有半小时的唱歌时间,我们唱苏联歌曲《祖国进行曲》《共青团员之歌》《小路》《贝加尔湖之歌》等。有句歌词我记得是这样的:“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生活天天向上升/青年人怀着远大的理想/老年人越活越年轻。”

晚上7点到9点是晚自修,内容由学习小组讨论决定,例如数学30分钟,语文30分钟,留下30分钟机动。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因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在等待我们。

我被选为学习小组长和数学课代表,毕业成绩是全班第10名。

这三年我学到的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从无到有。特别是从语文老师那里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历,我立志也要学习鲁迅,工作后业余时间学习写作。

1953年寒假,我在家中突然收到学校教导处的来信,内容是说我体检查出肺结核,建议休学一年。我自我感觉身体一切正常,怎么会有肺结核的?年初六,我去市一医院照X光,结论是:肺部有钙化点,可以照常上课。

尽管这件事对我没有实质影响,但我的两个哥哥都是肺病去世,这次误诊给我的精神打击,我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1955年,我被分配到浙江省油脂公司衢州分公司任会计。1956年常山油脂公司新建,我调去常山。由于单位新建,同事来自各地,又都是年轻人,业余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县文化馆有文艺书借阅,还有一架风琴可以弹唱。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不少短文,发表在报纸杂志上。

1957年10月,常山粮局叫我去开会。他们让我交出发表文章的剪报,特别是发在《杭州日报》副刊上的《说大老粗》一文,局长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也是大老粗,你攻击大老粗,就是攻击我,就是攻击共产党……”我听得目瞪口呆。

我被划为“右派”。原常山油脂公司财务股的五个青年,四个成了“右派”,年龄最小的吴樟明只有21岁。

这件事已经过去56年,但回忆往事,我仍然心惊肉跳!因为“思想好不好”不像“肺部好不好”,“肺部好不好”是可以马上去医院照X光求证的,而“思想好不好”是社会科学,只有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来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队书记陈云山找我谈话:“你在队里养不活自己,但你会手工业,自己去找工作吧,大队给你出证明”

1958年6月4日,常山粮局的领导告诉我,对我的处分决定是:开除公职,同意回家自谋生活出路。

我当时真是感慨万千,我写的短文明明在说做错了事,不要拿“大老粗”做挡箭牌,这也是响应周总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什么会遭到误解?

想不通归想不通,回家如何面对妈妈,才是一个实际问题。傍晚我挑着铺盖回到家,妈妈看了我一眼,“我早就说过‘朝中无人莫做官’”。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对我说:“有两件喜事没告诉你,一件是你妹妹已经结婚,另一件是我也找到工作,在民办的门儿布厂。”

我半晌说不出一句话,真是胸有千万语,笔无半个词。58岁的妈妈找到工作尚且如此高兴,27岁的儿子丢掉饭碗……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958年9月,六部桥派出所动员我迁农村劳动,允许投亲靠友。我把户口迁到留下屏峰生产队第四小队,住在我妹夫家里。妹夫是贫下中农,队里的老老小小都叫我“娘舅”。

我有三个外甥,队里安排我跟着妇女锄草、采茶叶,每天评3个半工分,每个工分壹角钱。

做了半年,大队书记陈云山找我谈话:“你在队里养不活自己,但你会手工业,自己去找工作吧,大队给你出证明。”

我爸爸在家里是专管外交的。他托麻袋业同行韩师傅,介绍我到塘栖粮管所的麻袋仓库补破麻袋。

半年后,韩师傅又介绍我到三墩粮管所的麻袋仓库修补破麻袋。仓库负责人赵阿来是原来官巷口的麻袋业同行,杭州有句俗话:同行三分亲,我的生活终于有了经济来源。

我除了修补麻袋,还会开票、出纳,因此每年收购菜籽、早稻、晚稻,三墩粮管所都叫我去做临时工。

我有了第二职业:掘草药。人是辛苦的,但精神相当愉快

在粮管所,我除了做临时工,平时很空。下象棋的棋友延令说:“你时间有得多,下象棋多可惜,我带你到四眼井附近山边认识一批草药,采来可以卖给杭草药店里,既增加收入,又可以多个职业。”

他真的带我去四眼井丘陵地带,一边走一边指点:“这支叫南沙参”,“这支叫丹参”,“这支叫茜草”,“何首乌”、“班地锦”、“陈伤籽”……

又顺便带我到官巷口的新华书店,让我买了四本草药书。书上除了草药的形状、名称,还有怎么加工切片、上苗与块根的药效,如何保管等的详细说明。

他还叫我有空到杭州草药店去联系联系,了解下需求情况。那天回家,我激动地告诉妈妈,妈妈说:“世界上总是好人多!”

从此,我有了第二职业:掘草药。孩儿巷附近有家草药店,草药医生叫陆越桥,陆克巷口有两家对面对的草药店,草药医生都姓沈,他们常常需要南沙参、茜草、虎仗根、五香草、石韦、陈伤籽……我就半个月卖一次草药,可以收入15到20元。人是辛苦的,但精神相当愉快。

1978年6月,我终于落实政策,回到西湖区粮局工作。三墩粮管所给我写了一封工作表现的证明。

当时我已经四十好几,妹妹给我介绍了一位农村寡妇,她有两个女儿,一个3岁,一个7岁。我们到北山街道登记结婚。1980年12月,我爱人生下一女孩。

结婚后,屏峰村大队书记安排我爱人到乡镇企业工作,业余养猪、养鸡补贴家用。粮局领导照顾我,调我到留下粮站,业余时间我掘草药,培养与教育孩子。

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塑料袋迅速发展,麻袋业开始一落千丈。到了九十年代初,除了近郊供销社还有少量羊毛袋出售,麻袋基本绝迹。

我算是最后一代麻袋工人。1989年,浙江省粮食局给我颁发荣誉证书,对我从事粮食工作三十年以上给予表彰。

1992年退休后,我还做过小学代课老师、乡镇企业会计,同时继续掘草药。

1996年2月到2005年6月,我担任屏峰居委会副主任,做了9年群众工作。

我亲眼看见改革开放给屏峰村农民带来的幸福生活,家家户户都造起了新楼房。我的晚年生活也过得平稳幸福,每天早上到留下去买菜。如果不买菜,我就拉一辆小推车去屏峰山装6桶山溪水回来。这是我每天的运动。

运动结束后我看报、看杂志,有时弹弹风琴、和朋友下棋,我的精神食粮是十分充沛的。

我的三个女儿都读完了初中,大女儿顶职进粮站工作,二女儿读的是浙江省邮电学校,小女儿读的是杭州综合中专,工作后她们又参加了大学自考,获得大学文凭。

我们夫妻和小女儿一家住,小女婿是大学老师。节假日大家回家欢聚一堂。什么叫幸福?一家三代欢聚在一起就是幸福!

2008年我77岁,二女儿帮我编印了三百本《短文集》,收录了我发表的小文章,分赠给亲朋好友留作纪念。一眨眼我又写了11年,抽屉里又积累了不少新的“豆腐干”。有机会我还要重新印一次!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 邵永兴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陕西略阳雨后...
亚洲文化嘉年...
如此春光 那...
维也纳国家歌...
第九届北京国...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市政协召开全市政协秘书长工作交流座谈会
@杭州市民 端午节前后坐出租 将开启一段
学费最高150元/学期!杭州市工人业余大
南非院士专家来杭路演 高端创投面对面
家中来贼还想劫色 杭州女子“教科书式”自
这是有瘾吗?杭州男子被同事殴打获赔250
端午假期高速公路不免费 这些路段易拥堵
男子与同事吵架情绪激动死亡 家属起诉索赔
武汉地铁自助充值强制关注公众号?官方:已
山西阳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致2人死亡9人

欧盟主题灯光点亮柏...

世界园林巡礼——法...

俞飞鸿深情诠释《在...

武林之夜•中国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