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这是什么菜,好好吃呀!”上周日是母亲节,下沙派出所食堂里,协警吕琴琴一边给小男孩喂着饭,一边和小男孩聊着天,小男孩也没有半点生分,大口吃饭,时不时指着爱吃的菜,让这位“临时妈妈”喂入口中。这温馨的一幕,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琴琴,这是你儿子?”来往的同事问起了小男孩的情况。 “是的,今天刚‘蹦’出来的儿子。”吕琴琴笑着答道。 其实,这小男孩是半小时前民警刚从七格小区公园领回来的。小男孩第一眼看到吕琴琴时,就把她当成了“妈妈”。 常规手段“不领情” 5月10日中午,下沙派出所接到报警:七格小区公园里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迷路了,找不到家长。民警立即出警赶赴现场,小男孩怯怯地站在那里,眼神中含着泪水,父母名字、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一概不知。 根据报警人所述,民警判断小男孩应该居住在七格小区一带,便带着小男孩在附近寻找家人,但没有什么线索。无奈之下,民警就先将小男孩带回所里。没来过派出所的小男孩显然有些紧张,什么话也不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面默默地掉眼泪。 值班民警按照正常“套路”,又是递零食,又是送玩具,但小男孩就是不“领情”,反而大声地哭了起来。没信息,怎么找父母呢,小男孩的不配合难倒了在场的民警。此时,协警吕琴琴的出现,“寻亲路”出现了转机。 信息被温柔“套路” 听到小男孩的哭声,做母亲的吕琴琴本能反应就是紧张,她一下子就从工作岗位上冲了出来。“小朋友,怎么哭了呀,跟阿姨一起去吃饭好么?”吕琴琴搂着小男孩,轻声安抚。 “嗯。”吕琴琴的安抚,小男孩竟然停止了哭泣,并点了点头。 “能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吗?”饭桌上,吕琴琴试着询问小男孩的身份信息。 “我叫汤XX,今年5岁了。”小男孩带着浓浓的江西口音,说出了自己的姓名。 “那知道爸爸叫什么名字吗?”吕琴琴一边给小男孩喂饭,一边继续询问道。 “我爸爸在橡胶厂上班。”小男孩似乎只记得爸爸的工作单位,并不知道爸爸的姓名。 “原来爸爸在橡胶厂上班,那你们家住哪呀?”吕琴琴继续询问。 “我们家住七格小区五楼。”小男孩有点骄傲地大声答道。 有了这些信息,就好办了!“中策橡胶厂上班,姓汤,疑似江西籍人员。”值班民警通过流动人口信息登记中,找到了小男孩父亲,并取得了联系。 吻别“临时妈妈” “爸爸,我不想走,我想继续陪阿姨上班。”见到了来所里接自己的父亲后,小男孩含着泪说道。 “乖,先跟爸爸回家,阿姨得回去工作,等阿姨下班了,再来找你一起玩!”吕琴琴暖心安慰道。 “好,那阿姨我们等会见哦!”小男孩满脸期待地答道。 三个小时的短暂相处,特殊的母爱,让小男孩不舍离开。和吕琴琴暖心吻别之后,小男孩和父亲离开了。 经了解,小男孩当天和外婆去公园里玩,出门时随身带的玩具车不小心丢失,外婆便去找玩具车,交代小男孩待在原地玩耍,不要离开。可过了一段时间,外婆仍没有回来,小男孩便起身去找外婆,因为公园比较大,小男孩一时迷失了方向,在公园迷了路。 民警核实了小男孩父亲汤某某身份后,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对看护年龄较小的儿童时,一定不能让小孩脱离自己的视线,这次幸好孩子遇到了好心人并未发生什么事情,如果发生意外,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小男孩父亲连连点头,表示今后定会更加小心看护孩子,同时,看到孩子在派出所被照顾得这么好,非常感激吕琴琴及民警们的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