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采取“全面降准+定向降准” 本次降准“组合拳”的方式,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过“暗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货币政策表述上,强调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的工具。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次采取全面降准加定向降准的形式,首先是解决银行体系共性的需要,其次是有针对性地降低一些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因为中小银行负债方面可能更加困难。 “通过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既可以向整个金融体系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又可向中小银行额外注入部分长期流动性,减轻其负债压力并降低负债成本,进一步缓解中小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约束和利率约束。”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降准是不是大水漫灌 央行方面仍强调,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央行有关负责人称。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义举表示,此次普遍降准释放资金的规模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因此,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并不会大幅上升。同时,本次降准依然考虑到增加对民企、小微的融资支持,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充分体现出稳健的特征,也符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降准影响有哪些 降准之后还会降息吗 降准来了,降息还会远吗?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团队直言,降准之后还会有降息。李超团队表示,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未来央行大概率降低MLF(中期借贷便利,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以引导LPR下行,预计降息空间在15BP(基点)。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逻辑来自供给侧降成本而非需求侧,也就是通过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政策利率挂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在全球经济下行承压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国家开启降息模式。7月份至今,韩国、印尼、南非、乌克兰、俄罗斯、美国等多国央行陆续宣布降息;欧洲和日本央行虽尚未降息,但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未来预计进一步宽松。 在全球央行降息潮背景下,我国LPR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8月20日正式落地,1年期LPR为4.25%,较贷款基准利率低10BP,较原LPR降6BP;5年期以上LPR为4.85%。 国信证券表示,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助于畅通利率传导路径,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也代表着中国加入了这一轮全球“降息潮”。 “美联储再次降息在望,国内降息空间也打开,”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当前中美政策利率利差和中美10年国债利差均在走阔,这也给国内降息打开空间,若美联储9月份继续降息,则央行选择降息的概率将明显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