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记者 张丽华 “谢谢你,杭州,读懂我们最初的梦想,一样的基因,一样的坚持,一样的担当,一样的未来。”昨日,阿里巴巴用一封感谢信致敬杭州。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里这样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无疑,阿里巴巴不是一家慢公司,却用中国人最郑重其事的方式——书信,来传递对杭州的感恩之心。这种表白,非要追溯,上一次还是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前夕,马云表白杭州说“做个杭州佬挺好”。 也有人要问,为什么这张新“中国名片”过20岁生日,不首先感谢用户、感谢员工、感谢股东,而是先感谢杭州?这个问题,还是杭州来回答。 杭州对创新精神和技术发展充满包容 20年,一切不可想象终将化为寻常 “一切不可想象终将化为寻常”,这句话在阿里巴巴20年的历程中,最早出现在2015年双11交易额最终定格的数字大屏上,但它涵盖的绝不仅仅是双11,无论是回溯还是展望,阿里巴巴的20年,一直坚持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曾经的异想天开,变成未来的生活日常。 杭州,早已成为了阿里巴巴“异想天开”的试验田。1999年,马云和几位创始人还挤在湖畔花园的一套民宅里开会,就提出“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美国硅谷。”2000年,有外媒在采访马云时质疑到“你们没赚到任何钱,你口号震天,但你依然野心勃勃,那你意欲何为?”马云又笃定地表示“我想改变世界。”那时的阿里巴巴像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怀揣着在别处看来惊世骇俗的想法,手里却没有一张好牌:创始人是个英语老师,说话常被当成骗子;十几个联合创始人全部出身草根,没半点成为“成功人士”的迹象……但幸运的是,它遇到了杭州,读懂了它最初的梦想。 杭州,也已成为“未来日常”的试验场。回顾过去20年,在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到第二座城市,能像杭州这样乐此不疲地做各种“小白鼠”,把自己做成大型创新实验现场。第一个大胆启用城市大脑,全国首个用手机就能坐地铁、坐公交的城市,全国首个芝麻分600分以上就能免费借共享单车、充电宝和雨伞的城市,全球首个法院上区块链的城市,新零售第一城,全球移动支付之城……杭州成了梦想落地的停机坪。 一座城市对创新的包容,对一家公司,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里云的城市大脑现在业内遥遥领先,许多城市、政府机构纷纷接入了这个智能的脑袋。以交通为例,用上了“大脑”后,杭州司机们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城市大脑还是个概念时,杭州萧山区特批了一块5平方公里的试点场地,供阿里云的工程师们做实验,通过搜集道路实时数据,实时调节红绿灯的长短,还做各种路测,比如通过智能调控,测试一辆急救车在交通高峰期到达目的地的最短时间。 可以说,阿里巴巴从一家电商公司发展到一家前沿科技公司,就是顺着杭州洋流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