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本周的回顾稿,我们要闻编辑郑海云,跟我摇头轻叹:这一周都逝者如斯…… 哎,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说实话,记者这个职业有点残酷,犹如掠夺者,尤其在别人遭遇悲痛时,我们的工作可能会更显残酷,很多记者都遭遇过采访失败或采访矛盾的经历,尤其是年轻记者非常矛盾,一方面必须要完成工作,另一方面是面对受害人的涕不成声,记者很纠结。 本周我特意请我们的几位年轻记者写了他们的采访手记,同时想与他们共勉,这样的矛盾每位新闻工作者都遇到过,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 我个人愚见:一 有颗善良心;二退一步继而迂回;三 是记者现场的细节观察。后两点是方法论,都可以掌握,唯独第一点,记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点最重要,也最难,做到了这些,我想,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新闻报道的人性关怀。 记者左悦手记:这周热线报道了好几场悲剧,特别是几场车祸。可能只是司机一个小小的疏忽,却给自己和别人的家庭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逝者已矣,然而他们亲人的悲伤却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再次提醒大家,无论是开车还是走路都要务必小心慢行!不要为争抢那几秒钟给自己带来终身遗憾。 记者毛亚美手记:这个周采写的新闻数量不多,只有三篇,但每一篇都是经过了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在这些文字背后,都有我的质疑、分析和反思。 车祸天天都会发生,每一个车祸也都会有一段故事,一些感人的东西。周二上午,接到爆料,立交桥下有一个流浪汉被撞,已经被送到医院。我立刻赶往医院。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故报道,但当我看到病床上痛苦的病人,他那因为惊恐而睁大的眼睛,消瘦的脸庞,让我十分难受,怎么也采访不下去了。回来后,我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一描述下来,只希望网友们看到这篇报道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关注那些躲在城市角落中的流浪人员,了解他们的生存和精神状态。 北观线高压输电路是政府的惠民工程,但一些居民生活在500千伏的高压线下,承受着电磁辐射的危险,那么,他们的生存安全又要怎么保证呢?镇海、北仑,实施的拆迁标准相差很大,在采访中,我就在思考,这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事情,怎么能有不同的标准。5米和30米,反映的正是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差距。爆料的老周说,村民们已经做好了起诉的准备,他知道前几年,镇海区就有一例成功的案例,村民打赢了浙江发改委,高压线已经改线。我会继续关注他们的动向,希望这些村民的心声能够得到回应,生存利益能够得到维护。 听说过狸猫换太子,这次遇到话费换Q币。虽然到现在我还没了解到最终的结果,但不管怎么样,看到这么多话费耗子盗用用户电话兑Q币的案例,还是很令人憎恨,希望这篇报道,能够为广大的电话用户提个醒,加强警惕,让这些盗贼们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可逃。我想,这就是新闻的力量吧。 记者高颖田手记:本周热线稿件还是以纠纷类的为主,第一篇《夫妻口角 妻子倒在了丈夫的刀下(图)》,那天天气非常热,事发地是在离单位几十里远的白石村,由于单位离事发的医院有点路程,赶到医院时,第一波记者已经撤了。等我赶到时,受害人的家属在手术室外情绪莫名激动,任凭我怎么问,家属就是什么也不愿意说。 坐在家属边上,坐了许久,等他们情绪平静下来了,才问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无奈之下,只好又赶到事发地。骑车、走走停停,好容易才找到白石村2组17号。 稿子出来了,但是我并不满意。 作为记者,什么样的苦,什么样的危险,我都经历过,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是那天采访回来,感觉郁闷。跑了那么多路,问了那么多,最后出来的稿子并不精彩,这对我来说很讽刺。但事后,我站在受害家属的角度,顿时释然。报道要还原事实的真相,本着这样的原则,我继续行走在路上。 也希望读到这些报道的你和你们,多多提意见。
记者方剑锋采访手记: 没来杭州以前,我从诗里认识杭州,从画里了解杭州,从传说里衍生出一份对杭州原始的神往,这是一座浸润在吴侬软语里的城市,这是一个融化在西湖山水里的传说。 多年以后的今天,在杭州当记者,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有机会报道这样一件事情。 6月7日下午,一位自称被困小和山的男子报警求救,男子叫吴应男(音),43岁,安徽歙县人,报警时自称是来杭州玩的。 6月7日下午开始,相关部门和官兵开始了搜救工作。…… …… 那三天里,这两句最最简洁的话,却是很多人生活的中心。 6月8日中午,和编辑做了简单的沟通,我们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决定,一定要去小和山,不管有没有联系到人,不管现场是不是允许采访,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到现场去。 从市中心到留下,车程并不算长,从赵构的“西溪且留下。”到舒淇的《非诚勿扰》,一直以来,到西溪来采访,工作也就变成了惬意的游山玩水。 但是今天,一进入小和山地区,我们就伸长了脖子开始端详路边的山,此时,失踪者有可能就在我们眼光扫过的任何一棵树下里面。 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一支正准备参加搜救的部队,简单的沟通之后,负责人很爽快地答应我们随他们一起上山。 但是,没想到部队刚整好队,“憋”了半天的雨却在此刻华丽地“奔放”了起来,抹了抹脸上的雨水,没带雨衣的我们互相无奈地看看……真不知道是我们的悲剧还是失踪者的悲剧。 和我以前爬过的山比起来,眼前的这几个山头最多只能算是几个土堆,而在来这之前,我也很天真的以为“不就是小和山么,穿皮鞋么就好了。” 但眼前的事实是,我穿着T恤,踩着皮鞋,冲向张牙舞爪的乔木、灌木、草本、苔藓……不管结果如何,今天注定将是我的悲剧。从不知道,没开过路的山,看起来会这样狰狞,哪怕是眼前的小和山。 战士们还是很照顾我们,用铁锹和洋镐在前面开着路,并不时提醒我们“脚下有树桩!”“左边有棵刺!”“右边有条蛇!”“前面有高压电线!” 我开始想起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并在心底里彻彻底底佩服死了,光着脚丫子在丛林里,追着野兽满地跑的非洲人民…… 很快,一座小山接着一座小山,战士们的战斗力很强,稍微平一点地方他们都是用跑的,而平时缺少锻炼的我,只能跟在后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很不好意思,在第二段视频中,大家听到的狼狈的喘气声,就是在下的) 渐渐地我们发现,爬山时我们不得不手脚并用,很多峭壁几乎都是90度直上直下,战士们也不得不把铁锹头铲进峭壁里,创造一个落脚点,互相扶持着才能慢慢往山上爬。 上大学的时候,有个漂亮的女同学来自黄山脚下,曾经和我开玩笑说:“你们杭州市区旁边的这些叫山么?最多算是些可爱的凸起。” 而在印象中,似乎也是第一次听说有人被困在杭州的山里,尤其是离市区这么近,旁边都是别墅区的小和山。 总以为,杭州是一座温柔的城市,这里的一切也都和江南的水一样,细腻、温柔、恬静,还真是没想到,这回杭州的这座小山,真的露出了它的“牙齿”。 很快,时间已经到了下午5点,很可惜,我们今天并没有找到被困者。 雨越下越大,天也要开始慢慢变黑了,战士们决定,暂停白天的搜寻,于是,我们开始一个个滑下山——只要蹲在地上,放低重心,抓牢旁边的植物,湿滑的沙土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我们送下山…… 回到集结地,一名战士递给过来一瓶纯净水,一扬脖我就灌了三分之二。 回头看看这几座小山,真的不能算高,真的不能说大,但受困者到底在哪里?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今天下了一天的雨,对他是不是有影响?人出来了,但我们的心都留在了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