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8月,沪杭铁路通车典礼现场上世纪20年代,浙江省城全图上的沪杭铁路 从上海经杭州到宁波的沪杭甬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干线之一。它原设计起点是苏州,称苏杭甬铁路,分苏路和浙路两段,后浙路改以上海为起点,方称沪杭甬铁路。浙段1906年底开工,1908年8月沪杭段竣工通车,全长189公里。 沪杭甬铁路是江浙两省绅商及爱国民众从英商手中争回路权、在商办铁路高潮中兴建的。浙江省档案馆编印的《浙江民国史料辑要》(上册),翔实记载了这场惊心动魄的路权争夺运动。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成试运行。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8月,英国使节向清政府请准,由清政府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与英商怡和公司及中英银公司订立《苏杭甬铁路草约》,英商获得在中国包括苏杭甬铁路在内的5条铁路承建权。 获得路权后,英商并未马上施工,5年后连方案都尚未提出。此时,浙江乡绅已感受到铁路的重要作用,筹划收回苏杭甬铁路路权,由中国人自行建造。在民间舆论压力下,1903年,盛宣怀函催英方,如6个月内再无建路方案,原定草约作废,英政府未作理会。1905年,美国驻杭领事馆致函浙江省商务总会,也欲谋取浙赣铁路承建权。 为了挫败英美两国欲掌控浙江经济命脉的企图,1905年7月,浙江绅商汤寿潜领衔成立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在杭州修建16公里长的江墅铁路,作为沪杭铁路的试验段,1906年11月筹款开工修建沪杭甬铁路浙江段。 英国政府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建铁路,他们指责清政府违约,迫使清廷下令停工。由于清政府财政拮据,1907年10月,英方迫使清廷与英国中英银公司签订150万英镑贷款协议,协议规定贷款期30年,年息五厘;并规定必须聘请英国人为总工程师及总管账,企图将沪杭甬铁路的技术和财务都控制在手中。 这个条约激起苏浙两省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汤寿潜发动保路运动,组织成立了浙江省公民拒款会,坚决不接受英商借款。浙江省铁路公司的号召一呼百应,各阶层人民节衣缩食,争先认股,短短几天就筹集股金300万英镑,超过英国借款数目一倍多。为了保管和妥善运用民众所筹集的铁路股款,浙江省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 在保路运动中,浙江人出钱出力,甚至以死相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浙江志士誓死保路的消息传遍浙江城乡,激起民众同仇敌忾,“众情胥愤,力谋抵制,商贾则议停贸易,佣役则相约辞工,杭城铺户,且有停缴捐款之议”。侨居海外的浙江人也通过捐款、通电等方式积极声援保路运动,浙江全省115名著名人士联名呈请巡抚上奏朝廷,再次请求拒借英款,并推举杭州籍时任清廷大学士的王文韶担任江浙铁路代表。他在给光绪皇帝的专折中痛陈利害:“借款一成,路权即去……将来外力横轶,其势更难抵御……臣目睹民心之固结,民气之激烈,深恐激成他变……” 在各方压力下,清廷只得妥协,最终,清政府将150万英镑借款转用至别处,沪杭铁路由浙江铁路公司投资,浙江保路运动取得局部胜利。 本文图片由陈慈林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