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西湖区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家风家训、文明乡风持续传承,让散落在之江两岸的千百个村庄,发出同样的呼唤: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东坞晨炊西坞烟,肩夫灶妇乐丰年。 供庖兼味山中野,待客重烹池上鲜。 鳞砌苔封鹅子石,涧甘清胜兔儿泉。 仙乡未许闻朝市,到此方知另一天。 早在明朝,这首《西溪百咏》就对东穆坞的美丽风光赞口不绝。据悉,东穆坞村是留下街道最大的村庄,现有居民661户,2200余人。有3个自然村,即“花牌楼”、“外东穆坞”、“里东穆坞”。村中有山林、竹林和千亩茶园,村民便以种茶为业。 历史上,东穆坞名人荟萃,明朝尚书洪钟就葬于此处,《四库全书》总裁官王际华也是这里人。为了保留东穆坞的历史人文特色,从2015年7月开始东穆坞农村文化礼堂开工建设,于2016年5月正式开馆。这是留下街道第一座、也是现在唯一一座农村文化礼堂。 东穆坞文化礼堂的工作人员说,“当时文化礼堂在建的过程中,我们召集了村民、党员和一些熟悉村史村情的人组成了一个队伍,来收集关于村容村貌方面的资料,还有一些民俗文化、历史故事,包括民俗文化展厅里的物件,都是我们一点点收集起来的,其实是看着这个礼堂慢慢成长,等到建成之后,大家都喜欢这里,就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东穆坞文化礼堂是一个传统四合院结构的小院落,采用的是徽派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白墙黑瓦,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文化大礼堂、文化长廊、道德讲堂、文化展厅、露天戏台、穆坞土祠等组成。文化礼堂每天都对外开放,晚上广场上的灯也会亮起来,村民们可以进来跳跳排舞,运动休闲一下。 “这个文化礼堂是我们东穆坞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相当于一个集中点。平时一些重大活动举办时我们都会来参加,比如元旦、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晚上会来礼堂散步,有时候就约上几个朋友在这里打乒乓球。”在东穆坞土生土长的青年邵先生这么介绍。 嫁入东穆坞村四十多年的滕阿姨说起礼堂,脸上就浮现出笑容:“文化礼堂建起来,大家都是很开心的。像我们这样孙子们长大不用管了,也没其他地方去玩。晚上吃好就到这里的广场上活动身体,有时候早上打太极拳,晚上就跳广场舞,年纪大一点跳不动的就坐着唠唠嗑,东家长西家短的,聊着开心。我觉得,这个礼堂建成之后,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特别好,真的特别好!” 在大家热闹集聚的这个院子里,还有三棵百年老樟树,遮天蔽日,见证着东穆坞的沧桑巨变。广场上,一眼就能看到的是从村子各处搜集来摆放整齐的残碑断石,特别是一具2米多高、手捧朝笏的文官石像引人注目。 据悉,明朝尚书洪钟的墓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位于东穆坞村附近的莲花山上。在洪钟的墓道两侧,曾经有多座石制文官像,这便是目前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像。 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我们村口有个花牌楼,是一个比较华丽的牌坊,这就是洪钟墓道的入口处。随着时代变迁,牌坊倒塌了,倒塌的石头便掉到了旁边的河里,直至五水共治行动时才挖出来。当时文化礼堂还没有建成,便用油纸包起来,存放在某一个角落里,等到文化礼堂建成的这个契机,才展示出来。村民们看到才真正知道原来我们东穆坞村的历史是这么的久远……” “村里的传统不能丢,我的儿子现在读大学,以后也不会再靠种茶为生了,村子的历史在他身上还有多少?有了这么个地方,能带他来看看这些老底子的东西,我觉得很好。”一位村民这样说道。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也体现在一座座文化礼堂里。传承历史文化底蕴,创造和谐宜居环境,同时承载着回忆和欢笑,这就是东穆坞村文化礼堂,带给村民最好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