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岁末,天竺山访友。欣获赠师友子宽治印二方。 丁酉岁末,上天竺访师友子宽,欣获赠师友治印二方和旧时杭城救火会铜盔一顶。徐徐打开1995年10月10日《城乡文化站报》和《杭州日报下午版》包裹的铜盔,一顶形制特别的铜盔呈现在眼前。凸起的盔顶正面是一枚民国政府的国徽,徽下盾形铜牌上横向冲印“杭市宝庆桥”,纵向“救火会”共八字。帽沿正面錾刻“锡金公所助”五字,原有古铜色的罩漆已斑驳,露出了铜胎的金黄本色。 杭市宝庆桥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湖墅仓基旧址。如今,此处高楼林立,古桥已被岁月湮没。 据考“锡金公所”于清朝同治年间由无锡、金匮二邑的乡贤、富商出资创建于沪上的公益性会所。何故会赞助“杭市宝庆桥救火会”铜盔?杭城其它的救火会是否也曾得到“锡金公所”的赞助?这项赞助是否与京杭运河的水运、仓储有关?有待考证。 铭文“杭市宝庆桥救火会”“锡金公所助”铜盔。铜盔铭文。铜盔沿口錾刻“锡金公所助”铭文。旧时,杭城的救火会也是民间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我家旧居位于杭城“旗下”的腹地吴山路上,左邻右舍的当家人都是经营米店、酱园、饭店、煤炭店、车行、木作坊、水暖电料店、茶馆、豆腐店、鞋庄、裁缝店等店铺作坊的业主,各行各业的业主每年都会缴纳一项赞助资金给救火会作为添置消防器具和活动经费,凡身体力所能及的业主也都是救火会的成员。曾听救火会兼职的长辈说。旧时,城隍山上有一座火警瞭望塔台,昼夜有专人在塔顶值班瞭望,可鸟瞰杭城及近郊的城郭,凡有不明状烟火燃起,经定位后以大钟发出声号报警,洪亮的钟声能传遍杭城的大街小巷,各区域的救火会可以根据声号知道火警的确切区域和位置,无论酷暑寒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听见自己辖区的火警铃声都会义不容辞地奔向火警现场参与救火。 旧时,杭城的民居店铺大都是砖木结构,民间的生产、生活、宗教活动中火警火灾频发。民间组织的救火会在防灾救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现消防队制服款式之一。旧藏老照片,建国初清河坊河坊街。九十年代末,消防救火现场七十年代,吴山路126号旧居旧貌。我岳母常挂在口上的“娘家来咚清河坊新宫桥救火会对照大树下钉鞋店”的新宫桥救火会大约是杭城最早规模最大的救火会之一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救火会是我家附近浣纱河鞔鼓桥堍的消防队了。 2018年3月1日,戊戌正月十四杭城闻澜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