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听长辈讲帅承瀛的故事,他是科举时代,湖北黄冈黄梅人当中取得功名最高的一位。嘉庆元年(1796年),29岁的帅承瀛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 从翰林院编修为起点,他步步高升,到嘉庆十五年,44岁的帅承瀛任浙江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八,专文记述了帅承瀛的一生。巡抚浙江之前,帅承瀛两任钦差大臣,负责查办山西雁平道福海、陕甘总督先福等人的贪腐案,还巡按山东审理徐文诰冤案,为之平反昭雪。一时以清廉有为而声名大噪,受到嘉庆帝的肯定。 任浙江巡抚之后,他立志改革图新,尤其在水利方面颇有建树。时杭嘉湖三地发生水灾,帅承瀛奏请朝廷留住漕粮以作赈灾之用,妥善安置灾民生活。他主持疏浚西湖,修建海盐石塘,切实解决水患。 为了总结浙江抗击台风和海潮的历史经验,帅承瀛命令所属各州、县地方官吏,绘图立说,详细叙述建筑海塘历史和现状,他自己不顾年迈眼疾,亲赴各地巡视和考察,历经数年,终于编著《浙江水利备考》一书。 《清史稿》中称:承瀛治浙数年,以廉勤著。 道光四年(1824年),帅承瀛因父亲去世,丁忧回湖北黄梅老家。临走之前,下属告诉他,这些年在他名下结余了款项八万多两白银,按照潜规则,这钱可以带回老家私用。但他断然拒绝,把这些钱留下来一半作疏浚湖泊的用费;其余的用来救济贫苦的读书人和鳏寡孤独的贫民。浙江人很是感激,为他修建生祠于西子湖边,称“帅公祠”。 上世纪30年代的西湖全图,有帅公祠 帅公祠在西湖孤山东面,即现在的平湖秋月附近,一直到民国祠堂尚且存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跟其它建筑一起被拆除。 民国时期,当时在杭的湖北同乡在帅公祠附近成立了湖北在杭同乡会。日军占领杭州时期,为了解决在杭湖北同乡的生计问题,同乡会还成立了承瀛针织厂,以安置同乡就业。可以说,尽管那时帅承瀛已经去世多年,但仍旧是在杭湖北人的一面精神旗帜。 延伸阅读: 西湖故事:一九二四年,雷峰塔倒掉的前后 已走入历史烟波中去的白云庵往事 杭州荣誉市民,一代宗师:饶宗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