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将军炮 平叛结束后,戴梓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并授以翰林院侍讲入“南书房”供职。不久,准噶尔部发动了的大规模叛乱。为了平叛作战的需要,康熙皇帝下令制造火器。当时在清政府供职的比利时人南怀仁,“谓冲天炮出其国,造之一年不成”,而戴梓仅用八天就造成功了。康熙皇帝对此十分高兴,“率诸臣亲临试之,即封炮为‘威远将军’”,并“镌制者职名于炮后”。 戴梓研制的“冲天炮”,其特点是炮体小而轻,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此炮体长二尺一寸,重约三百斤左右。炮弹壳系生铁铸造,形似瓜状,重二三十斤。装药和施放方法是,先将火药置于弹壳内,再将药捻插入弹孔内以达火药,留出药捻于弹外六七寸,然后将铁片盖住弹孔,用蜡封固置于炮膛内。发射时,根据射程远近,加好火药,定好标尺,先点燃炮弹露外的药捻,再速点火门烘药,炮弹发射出去后,“从天而下,片片碎裂,锐不可当”。这种发射爆炸性炮弹的火炮,与发射非爆炸性炮弹的火炮相比,杀伤力要大得多。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率军亲征准噶尔叛军时,戴梓发明的“冲天炮”在昭莫多与噶尔丹作战中大发神威,“以三炮堕其营,遂大捷”,取得了昭莫多之役的决定性胜利。 ▲平定准格尔回部(郎世宁作)“连珠火铳”和“冲天炮”两样火器,是戴梓早期发明的威力较大的武器,堪称天地杰作。 但可惜的是,随着清帝国统一战争的胜利结束和清朝统治者军事思想的保守,上述先进火器“当时未通用,器藏于家”(《清史稿·戴梓传》),以至于小编遍搜古籍也没有找到“连珠火铳”的相关图片。 而本应走向人生巅峰的戴梓却应了“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老话,被南怀仁和陈宏勋诬称“私通东洋”,被本就忌惮戴梓超凡才能和汉人身份的康熙皇帝削职后发配到辽东。 从此,戴梓家境败落,过着“鬻书画卖文自给,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踏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的困苦生活。在七十八岁那年,戴梓衔恨离世。清礼亲王永恩之子昭梿对戴梓之死发出了“人共惜之”(《啸亭杂录》)的慨叹。 延伸阅读: 杭州才女陈端生与西子湖畔的勾山樵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