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王莉莉 互联网生发了无数风口,也吹起了无数的猪。但付费“夸夸群”无疑是最“短命”的那只。起飞到坠落,不过一个月。
从2月28日登上微博热搜开始,“夸夸群”这种起源于高校的社交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最初,“夸夸群”是由清华、北大、复旦、西安交大等知名高校的学生自发组织兴起的。在这些群组里,群员们“求夸必应”,每个人都像一个小太阳,不管对方是上课迟到、面试失败,还是自行车被偷,都能给予一顿无脑夸。很快,嗅到商机的先行者们趁热打铁,将“夸奖”明码标价做成了一门生意,社交夸赞变成了花钱买“夸”,登上风口的“夸手”们一时间接单接到手软,据说收入高的月超万元。 不过,红得快凉得也快。经历十多天的短暂“疯狂”之后,“夸夸群”急速降温,高校百人群里出现“求夸”无人响应的尴尬,“夸手”们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纷纷收摊。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还没兴起就落幕了。 有分析认为,“夸夸群”的爆红折射了现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那些精神孤独、心理寂寞的年轻人通过“夸夸群”被“打捞”出来,不仅在虚拟空间里得到了激励和认同,也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和不良情绪。 但或许这也正是付费“夸夸群”失败的原因——这种夸奖者和被夸奖者心照不宣的、万物皆可夸的游戏,从一开始就摆明了是一场“你付钱我服务”的买卖,并没有多少真心的成分在。妙语连珠虽然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快感,却仍无法得到真正的情感满足。而一些曲意逢迎、颠倒黑白的夸赞,或许更让付费者倍感无聊而没有意义,反而适得其反。几天前,知乎上认证为腾讯官方号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公开回应,将“夸夸群”定性为公众情绪井喷的产物,很难形成持久黏性的互动。 不过,付费“夸夸群”的“朝生暮死”并非只是互联网环境下一个毫无意义的泡沫,它再次折射出了一个市场广阔且附加值很高的商机——社交是一个大机遇,情感是门好生意。只是,要真正获得这个市场,需要在商业套路和真情实感之间做出有效平衡,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人、没有哪家企业能真正做到。 风口已现。不久未来,或许谁能真正排解人的孤独和寂寞,谁就能真正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