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林建安 “胖博士”。这是公司里的人给吴震取的一个绰号。
吴震也常常自我调侃,“确实长得挺圆润的”。2014年,这个圆润的男人带着另外两个圆润的男人,来到未来科技城,成立了映墨科技,一股劲儿地踏进了虚拟现实领域。 那一年,VR还很火热,是很多人都看好的VR创业的年份。 在浙大草坪上讨论了一下午 三个胖子决定:开公司 映墨科技的创始人,是“3个胖子”。 “胖博士”吴震、“胖极客”冯国华、“胖教授”罗浩,这3位,一位是“算法控”,一位是电子极客,一位是图像处理专家。这3个人动了搭伙开个公司的念头,是在2012年秋天,而且,是在浙江大学的草坪上下的决心。 2012年秋天,吴震和另外两位“胖子”,拿到了Oculus DK1,这是一个头戴式的显示设备。他们当时就觉得,这个技术太酷了,肯定能改变未来一些事情。 出于好奇心,3个理工男没忍住,把这个设备拆了。拆完后,又重新进行了编译。当时就来了兴致,“我们能做得更好”。 为了讨论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他们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西南面的草坪上讨论了一整下午,敲定了一件事情——开公司。 Immersion,沉浸的意思,这是VR的一个核心技术,映墨科技的名字,就是从这个英文单词音译过来的。 2015年3月28日,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旁的梦想小镇开园,作为浙大系的创业团队,映墨科技受邀入驻浙江大学校友孵化器,成为首批入驻梦想小镇互联网村的双创企业。 在这个地方,映墨科技待了1年零9个月。2017年,映墨科技在梦想小镇毕业,搬到了海创科技中心,队伍也从原来的20人,壮大到了100多人。 技术,可以为孩子们做得更多 如果你去过首届杭州(国际)未来生活节,估计还记得那只萌萌哒的小绿龙吧。 小绿龙的胸口有一副儿童VR眼镜,戴上它,你可以选择坐在电动椅上,体验坐过山车的刺激;也可以选择踩上一辆自行车健身器,在绿茵小道上享受户外骑行的乐趣。 这只小绿龙,就是映墨科技在2016年夏天造出来的,这是一款集“硬件、内容、平台、系统”于一体的儿童VR益智设备,名字叫“龙星人”。在这之前,国内儿童VR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之所以选择儿童VR这个从来没有人涉足过的领域,吴震当初的考虑是,想寻求一种能够将VR产业落地并实现盈利的行业应用。而根据当时映墨科技相应的技术积累,让他坚信,“儿童VR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可以把这个事儿做起来。” “当我们真正去做了儿童VR之后,我们发现,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营收,还很有意义,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还能有所得”。 后来,吴震发现技术其实还可以为孩子们做得更多,又开拓了儿童AR等产品线。吴震已经想好了,要“将儿童益智娱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 在杭大学生每月多少钱才够?家长压力大 假冒伪劣打击行动开启 这7种行为将被严惩! 钱江陵园"生命礼敬"园开工 捐献者灵魂在此安放 男子的三轮车被城管暂扣 领回时少了13只猪蹄! 这样婚姻怎么维持?网游里的王者 生活中的巨婴 VR真的已经过气了吗? 有人说,自己还没玩过VR,VR就已经过气了。 确实,现在和VR有关的新闻,和前两年相比,是少了许多。对于“VR不火”这件事情,吴震说,“只是趋于冷静。” “很多人在判断一个行业行或不行的时候,很容易被表面的东西迷惑,比如热度。但其实任何行业,都是有周期的,热潮、低谷,或交互出现,都是必然规律。” 不过,他也确实并不看好马上就能出VR爆款产品。 原因是,在软件上,还没有“杀手级”的应用引领,在硬件上,也还没有体验足够好、使用门槛低、性价比又高的产品出现,“这两者之间的发展,也会相互制衡,产生类似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虽然企业现在小有成就,但说起创业,吴震仍然觉得,这是一件蛮苦的事情,但他在努力让这件事情变好。 怎么让这件事情变好? 今年,吴震带着VR,开始涉足儿童娱乐教育,准备给儿童教育娱乐场地提供一些定制化的内容,“做能互动的投影产品,也会加入VR产品”。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广州落地。 “我们还做了一套系统,把整个活动场馆里所有的产品、软件都连在一起,用户每体验完一个产品,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个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小礼品。” 虽然VR这个行业的吸引力越来越低,退出这个领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吴震觉得,在这个领域,未来还有很多市场可以做。 未来科技城今年 要提供40万方创新空间给创业者 吴震说,创业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自然,选择在一个地方创业,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年,映墨科技入驻梦想小镇时,是免租的,政府还给了很多物业优惠,甚至连桌椅都给配好了。 2018年,有13000多家企业落户未来科技城。“这几年,入驻未来科技城的公司越来越多,不只是创业公司,还有很多已经形成规模的公司也过来了,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种带动。”在吴震的眼里,未来科技城的创业氛围,是年轻的、有活力的。 “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是未来科技城招引人才的一句响亮口号。2019年,未来科技城的双创工作要这么做—— 1.创新空间供给。 提供40万方创新空间,启动低效产业(工业)用地提升改造400亩。 2.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中国(杭州)5G创新园等专业园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3.高端人才引培。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00名,市级领军型及以上人才35名,引进高校毕业生12000名,引进特色人才100名。 4.环境配套打造。 预计在下半年,启动文一西路提升改造工程,深化南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浙大一院余杭院区、三小、三幼等年内开院、开学,建设(租赁)人才房1400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