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老底子杭州人在这一天,规定动作就是登高爬个山,再吃块重阳糕。
每年重阳节一到,很多老人就开始惦记江南春的桂花栗子重阳糕了,天蒙蒙亮就去排队,生怕到得迟,当天的重阳糕就卖光了。 今年的队伍排得长不长?我决定起个早帮大家看看。 鉴于往年,早晨6点的队伍就已经要甩出十几二十米开外的经验,我提早到5点45分,抵达了解放路江南春总店门口。刚好看到江南春中山路的小三轮车在这里装货,五千多块重阳糕准备运过去。 路灯下,已经有六、七个人候着了,都是杭州本地人。 等的时候大家当然也没闲着,互相寒暄比比年纪。“大哥你气色蛮好,今年60岁?”“哪里,75的嘞!”“看不出看不出,我72岁”……站在这几位平均年纪超过70岁的老年人队伍中间,我显得十分突兀,一眼就被排在最前面的一位犀利大伯识破,“姑娘儿,你是不是记者?” 大伯手里捏了张100块人民币,告诉我说,他住在刀茅巷,年年重阳节都是清早赶过来排队,今年是最早一次,凌晨4点多就已经到这里了,所以排到了第一个。“我半夜里两点钟就困不熟的,爬起么好的。”他准备买10块重阳糕,回去家里人分分,大伯说,清明来这里买团子,重阳来这里买栗子糕,别的地方买来的,没有这种味道。嗯,这是属于他的过节仪式感。 看到队伍慢慢长起来,一位店员阿姨走出来拉卷闸门了,原本正常营业时间是6:30,今天特地提早到了6点开门。 一排排重阳糕码放在框里,还是传统配方,糕儿上面摆了两颗栗子,再撒点桂花,3元/块。一开市,队伍就开始迅速移动起来,但几乎每个人走到售卖窗口时,都要问一声,“今年怎么没有插小旗子的啦?” 在重阳糕上面插一面纸质三角小旗,是有历史背景的。据考证,这是唐代就有的习俗,从小令幡演化而来,意寓登“高”消了灾。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打果实。”嘉泰《会稽志》也记载:“重阳节,府城剪综綵旗,供小儿嬉戏。”清代刘兆元《海州民俗志》曰∶“重阳节,糕铺门前要竖起三角形黄龙旗作‘望子’,再用色纸制作一些三角小彩旗,旗上画(或剪)龙、蟹、菊等图案,凡买糕的免费赠一根小旗。这天几乎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小旗。” 问题来了,今年糕糕上的小旗子呢? 当然有准备。一听人人都在问小旗子,店员麻利地从柜台旁边的抽屉里拎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满了粉色小旗子,但凡提出来要旗子的,就顺手给几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