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日报 5月29日,新桐乡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思会,追思对象为孙杨春,他是一名有61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4月,在弥留之际,节俭一生的他终于“奢侈”了一回,委托家人把他生前5万元积蓄上交给党组织。
追思会上,孙杨春的子女、好友和同事追思了他生前令人动容的点点滴滴,孙杨春的女儿孙明娟,现场将这笔特殊党费交给新桐乡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包贤生。这一笔5万元特殊党费的捐献的背后,是一位老党员用一生写下的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 一生节俭以身作则是榜样 1927年10月,孙杨春出生于原桐庐县横山乡孙家村(现富阳区新桐乡江洲村)。1958年12月,孙杨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顾孙杨春的一生,“节俭”二字贯穿始终。据孙杨春的儿女们回忆,父亲一条裤子穿十年是常有的事情。腰身小了就让会做裁缝的女儿孙明娟再接一段,短裤皮筋坏了就换一根,毛衣有洞也不舍得丢掉。没有他的允许,子女为他添置新衣都要被他严肃批评。 “父亲教育我们,‘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重要的是要有内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外在的东西很容易包装,人的内涵修养才是最难的。’他的节俭是我们做儿女从小看在眼里的。”追思会上,孙杨春的小儿子孙晓明从几件旧物件入手,讲述了自己眼中的父亲。 一个旧皮夹,孙杨春缝缝补补用了几十年;家中一个用铁圈箍起来的简陋木脸盆,是他在原桐庐县读小学时用的;一双凉拖鞋,是孙杨春1970年在龙门工作的时候买的,原本买的是3元多的凉鞋,但他买后便“彻夜难眠”,直到第二天换了双1元多的拖鞋才安心;家里的老房子,也是孙杨春亲自带着子女三人自己拌水泥,一砖一瓦造起来的。 据孙晓明回忆,孙杨春常对儿女们进行党性教育、价值观教育,常教导他们要对集体事业尽心尽力、脚踏实地,不可贪小便宜,并要求真务实、敢于吃苦。 在孙杨春一家四口住的旧宅里,客厅正中墙上一直挂着毛主席像,从小就教育子女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孙杨春耳濡目染的教导下,他的两个儿子都已入党,孙辈也已有建党对象。 艰苦奋斗一心为公不徇私 除了“节俭”,“奋斗”也是贯穿孙杨春一生的关键词。追思会上,乡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包贤生介绍了孙杨春同志的生平经历和奋斗瞬间。 1979年,孙杨春被派去当时生产落后的第二生产队工作。面对艰巨任务,他毫不犹豫地接受,并承诺“一定脱掉生产队的落后帽子”。从此,孙杨春深入田间,甚至将铺盖搬到了生产队。经过不懈努力,该队粮食总产量亩增产大幅提高,人均收入等指标不仅赶上了先进生产队,并突破了全社最高生产队水平。 在退休前,孙杨春在基层工作了30余年。因病退休后,孙杨春也不改艰苦奋斗的本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己创业,曾与生意伙伴共同创办轧石厂,也曾买船搞过运输,风雨无阻。 而在孙杨春与他人合股经营企业、跑船期间,所有会计往来账目清清楚楚,一丝一毫没有错漏,不会利用会计职务之便为自己多谋取利益。当别人说他不会为自己“算账”,他常说“我一分都不要多占”。 原孙家村村委委员孙军明得知孙杨春捐献5万元特殊党费后,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孙杨春一直节俭朴素,但他又觉得在意料之中,孙老也是一个热心集体的人。 2008年,孙家村开始重新修订孙氏宗谱。在修订宗谱的4年多中,孙杨春成为宗谱理事会的一员,出钱又出力,多次奔往上海、江苏等地采集信息、了解情况,却从未报销过一次路费,甚至还为修缮宗谱主动捐款5000元。“没有孙杨春,孙氏宗谱就不可能重修得如此圆满。”孙军明感慨道。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扬风尚 据了解,这笔5万元的特殊党费,是孙杨春一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部分积蓄。在弥留之际,孙杨春一直嘱咐子女后事从简,并瞒着其他人,要求女儿将这笔钱上交给党组织。 在新桐乡提出要举办追思会时,孙杨春的儿女们觉得这会不会过于隆重?但新桐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普通人的“不凡”事迹,正是孙杨春为新桐乡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广大党员和青年学习。这也打消了孙杨春儿女们的顾虑。 追思会上,区委老干部局负责人对孙杨春作出高度评价,并号召学习孙老心怀组织的爱党情怀、勤俭创业的斗争精神及心底无私的奉献精神。 “要向孙杨春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心向党、对党忠诚、心怀群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严谨细致、真抓实干、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不图名利、无私无欲、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学习他公道正派、热心集体、修身治家的处世之道,像孙杨春同志一样做一个平凡而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新桐乡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