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不少稳健型投资者发现,最近高收益存款产品越来越难找了,不仅大额存单利率下调,结构性存款的数量相比于前几月也明显少了。
在多位银行理财经理的朋友圈里,记者也发现了类似现象,此前屡屡刷屏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营销文案,似乎一下子没了踪迹。 和大额存单一起并称为银行揽储利器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在今年4月达到了历史峰值。近期,监管层频频出手,加强监管力度,结构性存款开始降温。记者盘点发现,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平均利率下跌,发行数量下滑,部分未挂钩衍生品的“假结构”已经停止发售。 发行量减少,收益区间变宽 记者盘点近期发行的产品后发现,银行在结构性存款发行量上正在降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正在大幅下跌,由过去的5%以上降至4%以下。 在某股份制银行官网的产品信息查询平台中,记者查到,本周有4只结构性存款产品处于开放认购中,风险等级为R1(谨慎型),起购金额为5万元,其中3款是挂钩黄金看涨,剩下1款挂钩美元兑加元汇率。而此前该行每个月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数量在80-140只之间。 从预期收益率上来看,2款挂钩黄金价格产品为1.25%或3.45%或3.65%(年化);1款挂钩黄金价格产品为1.25%或3.08%或3.28%(年化);挂钩加元汇率产品为1.2%-4.23%(年化)。可以看到,该行发行的都是三层收益结构产品,符合监管的要求。 另一家国有行的理财经理表示,结构性存款热度较高,很好卖。同时也表示,发行量相较此前确实在收缩。 也有银行在发行数量上维持不变。以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为例,本周正在发行10款结构性存款,1个月前,该行在售的结构性存款有9只。利率上,设计的是宽幅收益区间,比如1.5%-5.1%的参考年化收益率,同样符合监管对真结构的要求。 什么是“假结构性存款”?以某城商行近期发行的一款产品为例,该产品涉及的场景非常宽松。“几乎百分百能达到最高收益率,除非遇到了超级黑天鹅事件。”业内人士认为,如此不合理的设计,疑似是银行高息揽储的假结构性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