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用脚步丈量河流,以责任践行使命。今年以来,市审计局积极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不仅发现了“河长制”在体制机制、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七个方面存在的92个问题,还以审促改,通过审计专报、审计报告反映相关情况,推动出台《杭州市民间河长制工作制度》《杭州市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等制度办法,真正助力“河长制”实现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的转变。 优化技术、创新模式 多措并举提升工作质量 全面加强水环境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一个地区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化“河长制”,提高杭州河湖管理水平,市审计局及时组织实施杭州“河长制”制度执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助推美丽杭州生态文明建设。 “杭州共有1845条河道,7500个小微水体(小沟、水渠类),为了实现审计‘全覆盖’,我们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融合,组织发动区、县(市)近300名内审人员参与‘河长制’项目的问卷调查、现场巡河问河等协同审计,全方位扩大审计覆盖面。”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好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市审计局推动审计工作发展、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重点。 在推进“河长制”制度执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过程中,市审计局实行非现场与现场审计并重,非现场审计阶段设计好“审计作战图”,现场审计阶段则按照“审计任务清单”,突出重点、查深查透。与此同时,市审计局还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运用“大数据”分析“杭州河道APP”数据中的相关信息并筛选疑点,调查河道清淤船舶的GPS记录,筛选出未在规定地点消纳淤泥的疑点,并利用Arcgis软件和谷歌地球对比历史遥感影像等方法,分析各地区水域增减变化,再组织力量深入实地现场取证。 精准施策、部门联动 打通整改“最后一公里” 两个多月时间里,从主城区到区、县(市),审计人巡过的河道不下百条,足迹已遍布杭城。 据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现场巡河抓现行”,审计组现场发现工地泥浆水直排河道、企业废水直排外环境等问题,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河长办、环保、城管和相关区县、镇街等,通过现场办公、联合协调,督促执法部门现场取证。 值得一提的是,市审计局还不断加强与主管部门、区县的即时联动,使违规排污事件得到有效遏制;及时约谈履职不到位的河长,对排放污水的企业进行相应处罚。 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市审计局将审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以实际行动巩固审计成果。比如,通过与市河长办等单位共同组成审计整改联合督查组,市审计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加强配合、形成合力,边审边改、完善制度,通过“整改销号制”,推动92个审计问题逐一销号,归还原渠道等资金27883.65万元,切实打通了审计整改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