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严峻形势,如何把疫情挑战化为发展的新机遇,在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新作为?6月2日,省工商联、省发改委召开了首场省级“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了解企业困难,倾听浙商建议。 这些企业家来自不同行业、面临的困难也各不相同,但大家在交流中却有一个共识:要把开拓国内市场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重视。 事实上,在浙江各地,不少企业已开始行动,他们一手挖内需潜力,一手保国际市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在转型中开拓内需市场 疫情期间,传统外贸、零售业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兴起,让不少遭遇困难的企业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转型。同时各地政府也主动搭台,甚至为企业“吆喝”。 新科技带来新的消费场景,新技术释放新的消费需求。在杭州市武林商圈,“云购武林”活动于日前开启,杭州大厦、武林银泰、省土畜集团等30余家企业参与线上线下“联合作战”。 疫情后的“新基建”浪潮也给许多企业带来发展动力。在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今年1月至4月销售同比增长超40%。公司董事长陈伟表示,相信下半年公司的高端模拟芯片产品销售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批消费刺激新政出台,让企业享受到内需市场释放带来的红利。“上个月,沃尔沃、吉利的销售数据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在恳谈会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发言令人振奋。记者注意到,日前浙江印发了《浙江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意见(2020—2022年)》。随着相关政策不断落实,相信浙江的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被激活。 作为一家出口占比60%以上的外贸型企业,国外疫情蔓延对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不小。然而,近期网上一场关于取消“限摩令”的讨论,让公司董事长赖国贵有些坐不住了。“如果国内能适度放开对摩托车的限制,这将激活一个数千亿元的内需市场。”他说。 如何让百姓敢于消费、放心消费,这既需要企业创新供给,也同样考验着各相关部门的政策创新和落实能力。对此,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等多位民营企业家建议,继续发放普惠性消费券,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消费品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