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淘宝”人 “跑地皮”捡漏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凤起路还不是一条大路,只是几条东西走向的小巷。 西段旧称铜元路,宋时,是皇帝祭祀往返的必经之路。清雍正时,这里开设了宝浙钱局,铸造铜元,所以叫铜元路。 1993年,因城市发展需要,杭州市政府全面改造凤起路,拆迁民房,拓宽西端,向东端延伸。 改造时,杭州的历史全被发掘出来了:出土了大规模的老瓷片,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都有。 那时每日的游街穿巷,是宋大雍的必修功课,那些待拆迁的老房子里,深藏着古董老物件。 和拆迁户讨价还价,就能把宝贝搬回家。这种寻宝模式,杭州收藏界叫“跑地皮”。 当年,宋大雍算是杭州城第一批“淘宝”人。 为淘到宝贝,大家甚至不惜成本长年北上南下。 推荐阅读 杭州男子早上上班发现上不了网!又是野蛮施工 杭州人的甜蜜烦恼!吃喝拉撒都来 小松鼠"造反" 杭州首个ETC停车收费系统登场 更多地方将应用 @杭州人 健走、赏景…79条绿道邀你打卡 双胞胎"白虎姐妹花"满月 亮相杭州野生动物世界 那年,宋大雍坐了几天几夜绿皮车赶到北京城,从来自山西大同的一个神秘男子手里,买到了一件宝贝:黄花梨的大笔筒。 黄花梨大笔筒 皮壳包浆几乎完美,是明末清初的宝贝。笔筒由整段黄花梨雕成,直径23厘米,和花盆一般大小。“在杭州城收藏界,我再也没见过比这更大的老笔筒了。” 受父亲宋大雍耳濡目染,他的儿子宋十驾从小也喜欢“跑地皮”。 他喜欢往凤起路那片废墟跑,这里常能挖出闪亮的老瓷片。 捡到了,他赶紧跑回家交给父亲,又激动又兴奋,“我发财了,我发财了。” 那个时候,“跑地皮”收宝贝的人其实很少,浙江省收藏协会办公室副主任阮利章,也是其中之一。 他的家乡在余姚朗霞,跨过今天的329国道就是慈溪周巷。当时他和宋大雍一样,也还是个毛头小伙。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国并没有古玩市场,但老物件私下交易已蔚然成风。 跟着隔壁的老沈大哥,阮利章也开始了“跑地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