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江干区丁兰街道皋城村坐落在皋亭山脚下,依山傍河、环境清幽。全村总面积4300余亩,常住人口890余人,农户204户。作为皋亭山景区重要区块,村庄以打造“魅力皋城”为理念,科学规划,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人文历史底蕴,不断深入落实各项村庄建设工作。来皋城走一走远近皆知的皋亭山千桃园、21公里智慧登山游步道,体验一下深厚孝道文化,下到村庄,感受乡土人情、一户一景的韵味,恰有“踏足山水间、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从杭州市区(以市民中心为例)前往皋城村主要有三种方案:
方案1:约半小时,途经秋石高架路、临丁路等; 方案2:约40分钟,途经秋石高架路、留石高架路等; 方案3:约40分钟,途经机场路、丁兰路等。 “半堤桃柳半堤烟,即景清明谷雨前,相约皋亭山下去,沿河争看进香船。”如今的皋城村,依然如郁达夫笔下那般迷人。 宁静的大山轻轻拥抱着小小的皋城村,村里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大家喜欢在家门口种上橘子树、柚子树。漫步在这里,可以呼吸到一种久违的乡村味道,那是古樟树、柚子香融合在一起的朴素气息,清新而甘甜。 美丽乡村的背后,社会基层治理久久为功。小小皋城村,更是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乡村样本”。 党员带头, 转变观念拆“附房” 要说,景中村整治之前,皋城村其实已经有了巨变。 当年这里因为距离主城区太远,而被称为江干的“西伯利亚”——虽然有依山傍水的优势,但出入村子只有几条3米宽的黄泥路,骑自行车进去,需要扛着出来——一路飞溅的黄泥,早已糊满轮胎。路两旁,曾到处是乱搭乱建的铁棚和横七竖八的临时房,鸡鸭到处乱跑,臭味熏天。 “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让皋城有了今天的面貌。”皋城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俞建国说,这不,从去年开始,为进一步加大景中村改造工作力度、加快皋亭山景区建设、提升皋城村环境品质、打造美丽中国杭州样板的江干标本,“村子里又动起来了,不仅要清理各类低小散企业和小作坊,还要拆除不符合规定的附房,全面提升景中村的环境”。 在他看来,就是打破原有农村的格局,把封闭的各家各院,打造成敞开式的“农居博物馆”。其中,最紧要的就是先把附房拆掉。 “硬件好做,观念难改。”俞建国说,老百姓潜意识就认为,房子的多少和经济收入息息相关,而常常忽略了质量和环境概念。 为了让大家转变观念,皋城村党总支一方面带大家实地参观考察西湖区双浦镇以及绕城村等新农村建设改造成功案例,另一方面,由党员干部带头,做到三“第一”——第一个清退流动人员,第一个丈量评估签约,第一个拆除附房。 这样一来,大家对景中村整治提升树立了信心,凝聚了力量,也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小半年时间,皋城村就完成了160多户农村附房签约、拆除工作。到去年底,景中村整治顺利收官,杨梅结满树枝,香樟撑开大伞,百年桂花树、红茶树香气四溢……小村子里移步换景,绿化、景观都得到顺利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