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质量先行 杭州“不是为海绵而海绵” 走在杭城,各处都有“海绵”的身影。家住杭州上城区南班巷的居民发现,以前一场暴雨就容易积水的路段,今年很少会有积水了,花坛里也不会有水坑了。 “这得益于我们的老旧小区‘微更新’项目。”南班巷所属金钱巷社区书记陈惠琴告诉笔者,他们在“微更新”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强绿色公共空间建设与改造提升,通过“见缝插针”式的海绵举措,控制场地雨水径流和污染,实现了雨水消纳“渗、滞、用”功能。 位于杭州八堡附近的东湖路市民公园,已成为附近市民散步休闲的首选,不管晴天还是雨天,前来漫步赏景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晴雨都受欢迎,背后是海绵建设发挥的巨大作用。 “贯穿整个公园的景观河以及旱溪,不仅让公园的自然景观更丰富,还起到调蓄雨水的作用,大大减少了积水的概率。”杭州市江干区园林绿化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朱兵介绍,还有砂石路面和漏水沥青让市民游玩不湿鞋,也能通过过滤,让从公园流出去的雨水更清澈。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建设,改造区以问题导向重点关注水质提升,新建区以目标导向严控径流总量,杭州以质量先行,注重大海绵格局构建和小海绵设施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截至2020年一季度,杭州市已有南班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富阳秦望区安置房、杭州市钱塘生态公园等15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我们不是为海绵而海绵,”杭州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杭州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体现‘工匠精神’,把海绵理念融入新建项目,融入城市建设,融入生态环境中。”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这些年,杭州市探索海绵建设的全过程闭合管理模式,从设计到效果评价,都有章可循。 目前,杭州已具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海绵城市建设模板,在杭所有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以该模板为依据,落实海绵技术,这意味着杭州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得到了保证。 今年,杭州市还正式下发了《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化评价办法(试行)》《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建立了一套适合江南非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办法,为科学推进杭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