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外跑马儿。正阳,即正南。杭州的正南门即凤山门,位于凤凰山东北麓、紫阳山东南麓之间的万松岭路口,系元朝末年张世诚所筑。出了凤山门,就可上万松岭月岩等地踏青跑马。而南宋此地处于城内,杭城南门则称嘉会门,它的地点在今洋泮桥一带。今凤山门的城门,则是南宋皇城北门,规模宏伟,三门并列,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与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绚丽绝伦。皇帝去景灵宫太庙祭祀,就是从此门出发沿御街北下的。文武百官上朝以及北使觐见宋朝皇帝也是由此门进入皇宫。 从和宁门沿御街北下(注:杭城特有的地理环境,水自南向北流,故南为上、北为下),至都亭驿桥西侧、紫阳山东南麓,则是南宋中央官署三省一院所在地。三省一院,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枢密院;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部设左、右尚书,下隶二十四司,司设左右侍郎。吏部尚书称天官,掌管人事大权,常能把持朝政,故位于六部之首;户部在宋代以前称民部,掌管天下户政、地政、钱谷之政令、贡赋、征役、遗属抚恤、赈济等,户部尚书称地官;礼部尚书称春官,掌国家礼乐、祭祀、朝会、宴飨、学校、贡举之政令;兵部谓夏官,掌兵伍、厢军、武举及大将出征、边防堡塞等事宜;刑部谓秋官,因古时行刑,都在秋天,有秋杀之谚。刑部是最高刑法机关,它不直接办理刑狱,主要职责是掌刑法狱讼,奏谳(审判定案)、赦宥、复叙等事宜;工部谓之冬官,掌工役程式、天下屯田,管理城郊、官屋的修理、河道的疏浚、海塘的修建、农田水利建设等。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用十二句四十八个字对六部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讥讽: 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衣裤;刑都北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注意:在南宋的时“和宁门”并不是“凤山门”。“‘和宁门’,是在北宋的‘双门’基础上扩建的;‘双门’,也是吴越钱王的王城门。(政协杭州市上城区委员会、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杭州市上城区建设局编著《漫游中东河》)” 假如穿越到南宋,你立在和宁门外,可以看到很多达官显贵进进出出。你可能看到,南宋皇后从和宁门出皇宫,前往家庙祭祖[注①];你可能看到,南宋皇帝骑着马从候潮门外的教场上归来,从和宁门进入回到皇宫[注②];你可能看到,正月十七一大早,天还未亮的时候,百官簇拥着皇帝走出和宁门,到景灵宫举行飨礼[注③];你还可能看到,一位叫杨镇的人骑着马神采飞扬地进入和宁门,换上冕服,因为他即将成为驸马,迎娶周国汉国公主[注④]…… 繁华热闹之余,你也可能看到血腥的一幕,那就是苗傅和刘正彦发动的苗刘兵变。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来到和宁门外,杀死了王渊、康履等人,还逼宋高宗退位。当然,这场闹剧很快为韩世忠等人所平定。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苗傅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南一门曰凤山,在城南近江,一名正阳门。北距武林门十里,即张士诚所改和宁门也。”元末张士诚改筑杭州城时城南的界限较五代南宋时期缩进了一些,废弃了原来的嘉会门,建造了凤山门。此外,张士诚还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修建了凤山水门,这座水城门是杭州唯一一座保留至今的城门,其余的多随着城墙在辛亥革命后被拆除。“古杭城十大城门遗址,古凤山门最易辨认。也就在如今凤山水门遗址的西侧……凤山门至少在1913年还是在的。因了中河,凤山水门还是保留了下来。(上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城历史文化系列读本·中山路》)” 清代文学、戏曲家蒋士铨有诗提到凤山门曰: 桥影条条压水悬,凤山门小带城偏。 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 中河上有众多古桥,桥影倒映在水面上,凤山门比较狭小,而且还是偏的。凤山门这里交通便利,因为有中河可以进行水路运输,另外前往西湖也比较方便,“过万松岭,由长桥为湖南。有南屏山、大丛林、净慈寺在焉。(范祖述《杭俗遗风》)” 凤山门毕竟是一座城门,它需要防御外敌入侵,所以凤山门的瓮城也有两座门。外城门朝东,内城门朝北,这是为了防止敌军长驱直入,便于城墙上军队进行防守。 清代的时候,凤山门这里就曾发生过激烈战斗,我们说说蒋益澧击败太平天国军收复杭州的故事。太平天国军曾经攻占杭州城,清军将领蒋益澧等负责收复杭州城的战役。当时太平天国军在杭州城连营数十里,又从嘉兴等地调集援兵,气势旺盛,蒋“益澧沿江下逼清波、凤山两门,据十里街、六和塔、万松岭,俯瞰城中。(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即在清波门、凤山门外集结,并占领了城外的一些制高点,同时不断击退那些从城内出来与之交战的敌军。 攻城战役中,蒋益澧集结水陆两军一起进攻。想来,水军应当是沿着钱塘江自闸口或南星桥一带进入中河,穿过凤山水门入城的。奉命进攻凤山门的是外国友军德克碑,他“轰溃城数丈,毁凤山门,官军为承,城遂复。(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当时他的部队就驻扎在馒头山这里,德克碑用火炮轰溃了数丈城墙,并摧毁了凤山门,官军随后涌入,收复杭州。太平天国的军队溃败,逃往湖州。 解放后,曾在凤山门这里建造过一座大型粮仓——南星桥粮仓。这座南星桥粮仓建于1959年,由苏联专家杜马列夫指导,采用苏联立筒仓技术,这座粮仓存粮7160吨,在不久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直到2009年3月底,因勾庄已经新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粮仓,所以南星桥粮仓被拆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左图:左一杜马列夫,左二中方工程师,左三中方翻译右图:1960年粮仓封顶后,建设者的合影,前排左二为李乃纲。李乃纲 提供今天的凤山门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马路一侧就是中河,河边种植着高大的水杉。凤山门与凤山门公交站两个车站中停靠线路众多,向杭州四个方向都有公交可以乘坐,周边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终日车来车往,川流不息。 ①参见周密《武林旧事·卷八》 ②参见脱脱等《宋史·志第七十四》 ③参见吴自牧《梦梁录·卷一》 ④参见周密《武林旧事·卷二》 图自杭州网论坛网友:向雪怀凤山门边的六部桥,对于杭州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它在中河南路西侧,横跨于中河之上,历史悠久。 话说中河流到这里的时候非常奇怪,它过了凤山水门,穿过凤山桥下后一路往西穿过了中河南路又折了回来,并最终沿着中河南路的东侧一直向北流。六部桥即中河在中河南路西侧的一小段河道上的桥。 有一回我在13路公交车上听到一个孩子问他家长:“六部桥是不是只要走六步就可以通过的桥呢?”显然此“六部”非彼“六步”,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些大人居然也有这样的误解,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1867年浙江省垣坊巷全图-杭州据史料记载:“六部桥,旧称都亭驿桥。(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21》)”《淳佑临安志》的记载同上。不管是都亭驿桥还是六部桥,都是把附近机构的名字作为桥的名字。 都亭驿在宋朝是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两宋王朝为接待不同政权的使节设置了不同的机构,其中,为辽、金使节设置了专门的接待机构——都亭驿。(常玢超《两宋都亭驿述考》)”六部就不用说了。南宋的时候,三省六部大院就在今天中河路以西的万松岭一带,都亭驿桥正对着六部,所以当地百姓又习惯性地称之为“六部桥”。这一名字也沿用至今。但是在元代、明代的时候它也有过其它的叫法,史载“锦云桥《(明)成化杭州府志》:宋名六部桥,元名通恵桥。(《浙江通志·卷33》)”《浙江通志》给出了两个别名,一是引《成化杭州府志》说明元代称通惠桥,二是《成化杭州府志》编写的时候即明朝又称锦云桥。 站在六部桥上看凤山门六部桥,我们今天来看是中河过了凤山水门后的第一座桥,但是很多史料说这是第二座,如《梦梁录·卷七》“大河桥道”一条说“自和宁门外登平坊内曰登平桥。次曰六部桥,即都亭驿桥。”即前面还有一座登平桥。这座登平桥是怎么回事?翻了一下《漫游中东河》这本书,编写序列里也没有登平桥。另据《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五》说“于和宁门外河之上流,开淘为积水,计自登平桥至六部桥,凡四十丈。”也就是这座登平桥在六部桥东南约120米远的地方。今天六部桥东南120米开外,大约就是中河第一次下穿中河高架的地方。那么,这座登平桥或是已经不存,如果还在,应该是已经变成了中河南路的一部分,包括六部桥与上仓桥之间的高士坊桥也是如此。 图自邹滢颖《中河桥评话》,载于《风景名胜》2013年第10期六部桥在南宋时期是三省六部官员上下班必经之路,也就是你脚下这条路,南宋许多大员也曾经走过。据说,早朝的时候来不及吃早点的官员,会在六部桥旁的“丁香馄饨店”来上一碗馄饨;晚上加班回来的官员,会在边上的药局来一碗二陈汤安养元气…… 当然,现在这座六部桥也曾经被毁、重建多次。但是它始终保持着拱形古桥的原貌,所以我们站在六部桥头追忆往事时,常常能感觉身临其境、感慨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