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和柴静面对面 曾经是央视《面对面》的主持人,这次,柴静作为被采访者和人民网记者来了个“面对面”。以下摘录自人民网记者与柴静的部分对话。 记者:你怎么想到(将雾霾调查)公之于众的? 柴静:一开始没有想要公开,只是自己找资料,找专家问,想解开一些迷惑。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 记者:这一年你都去了哪里? 柴静:我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 记者:你以前也做过很多污染报道,并且被评为环保部2007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次与你以往报道有何不同? 柴静:这些年我做过的一些污染报道,但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这次拉开时空,对过去的问题再回访,我感觉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 记者:那你觉得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柴静:我自己并不想鼓动号召他人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那有一种强迫性。小时候有一次,我把肥皂水倒在了树根上,我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拿小铲子把肥皂水铲起来,埋在了别处——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