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发声初衷 / 女儿一出生就得肿瘤,以母亲的身份说话 在正式录制之前,柴静还进行了模拟演讲。汪韬被请去给她的模拟演讲提意见。“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柴静问。“应该是你的女儿一出生就得了肿瘤,你怀疑和雾霾有关”,汪韬答。 柴静叹了口气,这正是她最担心的——从一个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会不会有违客观性?但毫无疑问,在所有看过这段视频的人眼中,柴静关于女儿的演讲深深打动了他们,“柴静不是一个传媒人,而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在说话”。最后,是柴静的老公、摄影师赵嘉说服了她:“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了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 “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女儿)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柴静对人民网的记者说。从2014年年初的辞职,到2015年年初为治霾发声,这一整年的调查并不是计划后的结果。 从央视辞职后的柴静,谢绝了一切工作邀约,打算回家照顾女儿,“照顾她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还原调查经过 / 百万费用来自出书版税,回答提问都毫无保留 除了“母亲柴静”这个温情身份外,在这则视频的传播中,“自费百万调查雾霾”同样引起大众好奇。柴静说,这一百万,来自之前出书的版税:“国内一些基金会联系过我,愿意资助,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做成什么样子,又要照顾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就没接受。” 所有的采访调研,都以柴静的个人身份进行,包括职能部门,“没人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无保留,直面问题。”一年来,柴静还和体制内外的专家建了十几个微信群,但她还是感觉到了自身的局限:“大气污染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刚做的时候,有人说这个问题跨领域太多,不容易弄清楚。我深深感觉到了这点,担心如果说得不准确,对现实会有妨害,找了很多专家审校,但也无法保证精准,只能尽力而为。错了的地方,修正就好。不足的地方,会有更多人做得更好。” 在视频的结尾,柴静列出了长长的致谢名单,有接受采访的官员,也有与她一起完成节目制作的十几个朋友——他们分担了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 名词解释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PM2.5,又称细颗粒物、细粒、细颗粒,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1微米=0.000001米)的颗粒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