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听天雷 毛大蟹晾钳 淤进捺出 海马屁打仗 摇来摆起 调头翻身 前头洋炮后头洋铐 桥门水缺……这些地道萧山话你能听得懂吗?
87页手写稿,554页打印稿,47.6万字,萧山一位方言达人,陆陆续续花了5年时间,撰写了一本《杭州萧山方言歇后语杂录》。
高成芳,义蓬人,65岁,萧山移动公司退休,住在北干街道星都社区。
一听我也是萧山人,他露出笑容,“要是换别人,不一定听得懂,用萧山话来说,那叫‘鸭听天雷’”。
他绘声绘色解释:天打雷了,鸭子在水塘里游来游去感到很奇怪,这是啥声音,怎么这么响呐,鸭子来到岸上伸长了脖子听,还是不理解,我说了那么长时间,你听不懂,就是“鸭听天雷”。
像这样的歇后语,他记录了五千多条,有意思的是,每条后面,都自编一个两三百字的乡村故事,读一读,基本上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境,是褒是贬,尽在其中。
退休后,不管买菜、坐公交,还是去乡下吃酒,只要一听到有意思的萧山方言,他都用随身带的纸笔记下来。有一次听到一句从没听过的歇后语,没带纸笔,害怕忘记,于是一路念叨,一直到回家记下,这才松一口气。
搜集方言歇后语的起因,是他每次回农村参加婚丧嫁娶,相聚聊天时,听到好多当地土话,觉得太有哲理了,那是先人在劳作中日积月累的结晶,你要解释半天的内容,老祖宗一句话几个字就给你概括了。另一方面,下一代人乡音已改,方言正在渐渐逝去,再不留下,这些富有智慧的萧山歇后语就可能绝迹。
先是手写到纸上,再用电脑自己打印出来,他用“毛大蟹晾钳”形容自己打字的样子:“你用东西一逗毛蟹,它就往上伸出两个大钳,就像我打字的两个手指,不像你们学过的用正确指法,哈哈哈。”
“如果我不写下来,后人就不知道了!”这是高成芳记录方言歇后语的初衷,他也希望这些乡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
《杭州萧山方言歇后语杂录》摘录(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有一种行为叫“千色色”:
新湾村有个姑娘长得有些妩媚,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一直待字闺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竟与一个有钱的有妇之夫好上了,被她母亲知道后,对她进行一番严厉的教育:人家已经有了家庭,你不要千色色去勾引人家,被他老婆知道肯定会打死你,你自己也会嫁不出去的。后来,她终于放弃那个男人,远走他乡让人不知道她的老底。
有一种空着急叫“海马屁打仗”:
村里的德文家里打算造房子了,他弟弟整天为他张罗着,有些事情也要积极参与,布局、层高、装修什么的还要听他主意,旁边有人告诉他,你不要海马屁打仗,是人家的事情要听东家的,你的意见只能是参谋,仅供参考。
有一种吃饱叫“淤进捺出”:
荷花村里有个年轻女孩叫李国娟,家庭条件一般,去亲戚家里吃饭,一坐下来就吃零食,什么水果啊瓜子啊糕点吃个不停,吃饭了总夹好的菜吃,在自己座位上好的菜吃完了,还要不停往旁边的位置上去吃,碰到会旋转的桌子,一有好菜总是不放过,后来有人在背后说她吃相难看,吃得淤进捺出。
有一种吝啬叫“狗屁倒灶”:
萧山义蓬老盐仓村有个阿富,虽然是阿富,但家庭条件一般性,家里儿子23岁,经人介绍在隔壁村找了个对象,按照农村习惯,要发一笔铜钿,但家里条件有限,要是去借的话,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还得清,再加上要结婚办喜酒,商量来商量去,把家里的钱一凑,勉强凑够1288元,也算是一个吉利数字,阿富跟介绍人去商量,介绍人大吃一惊:你真当是狗屁倒灶,现在什么年代了,这么点钱怎么拿得出去,你以为还是70年代的辰光?
有一种搬弄是非叫“嚼舌头”:
向红村新嫁过来一个女子,样子不错,也有点文化,到村里不久,就发现她比较要事情,今天李家长,明天张家短,口无遮拦,造成了一些人家的误会,更让有的人家有了矛盾,后来很多人知道她的个性,就在背后说她喜欢嚼舌头。
有一种烫叫“火火炮”:
刚烧好粥,女儿就急着要吃,妈妈告诉她,现在还火火炮来类,手要泡坏的,冷一冷再吃,这里的火火炮,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很烫。
有一种灵活叫“调头翻身”:
村里有个杏花比较会说,哪怕是她自己错了,也会很快纠正过来,许多人在说,她讲话调头翻身真当快!
有一种姿势叫“摇来摆起”:
勤劳村里的来娟托人想与城里的小姐妹说招工的事,结果一开始面试就出了洋相,女孩子一头金黄色的头发,服装领口又特别低,一弯腰就暴露无遗,口红涂得血血红,与洁白脸形成强烈反差,穿着当年的小脚裤,站没站相,偶尔还会摇来摆起,根本不符合这个单位的招工要求,结果还被领导说了几句:站没站相的女孩子,这样一种头发、穿戴,怎么可以进我们服务行业的单位?
有一种勤快叫“前进”:
二哥帮助人家干活,总是有条理,应该是他做的肯定做好,有时间还会自己找活干,凡是他去帮忙过的人家,几乎都说他真当前进,所以只要他一有空,人家就会邀请他去帮忙,有时还要提前预约。
有一种饿叫“肚皮绍”:
国林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暑假就知道玩,没多久就叫肚皮绍煞哉,从安徽来打工的曙光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房东告诉他,就是肚皮饿。
有一种蚯蚓叫“曲鳝”:
在农村,不管大人小孩,都把蚯蚓叫“曲鳝”的,如果有人叫蚯蚓,肯定是在外面读书有点时间以后,忘记了当年自己小时候的叫法,不过,它可是当年我们在池塘里钓鱼必不可少的诱饵。
高成芳还总结了10句难懂的萧山方言俗语,他说,一般只有上了年纪的萧山人才知道,年轻人知道的就不多了。
1.上种大菱下种藕,一年四季绿油油
解释:比喻一个池塘充分利用,根在下面,叶子在上面,一年四季更迭着都有绿叶看。
2.前头洋炮,后头洋铐
解释:比喻为打开局面不惜代价用枪炮,后面法律无情还是要抓走的。
3.上岸会挑,下船会摇
解释:指过去老百姓必须会的两项技能,又要会挑担,又要会摇船,才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4.打蛋鸭子抖抖动,霉苋菜梗两头空,臭美豆腐造桥洞
解释:水波蛋放很多水所以很稀,霉苋菜梗已经没有什么肉了,臭豆腐架起来放,撑撑场面,比喻生活的艰苦。
5.河姆田鸡告状,白碌碌。
解释:河姆是小蝌蚪,田鸡就是青蛙,本是自家人互相告状,白忙活一场。
6.三斤胡桃四斤壳
解释:比喻肉少壳多,不划算。
7.桥门水缺
解释:桥下面本来船可以自由通行,故意设一个水闸,要从这里过必须给点好处。比喻故意给人设置关卡。
8.打铁、撑船、磨豆腐
解释:这三样是老底子农村里最辛苦的工作。
9.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解释:这是老百姓积攒下来的生活经验。
10.善恶看归天,贫富看过年
解释:前半句的意思是一个人比较善良,心肠好,还能帮助人家,寿命会长、死亡的时候比较平静、安乐;如果比较凶狠,死的时候就十分痛苦,就是死相比较差,或亲人不在旁边,家里的亲人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的;后半句的意思,家里经济条件好不好,看过年的水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