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平方米的老房子 成功变身为1室1厅1厨1卫的LOFT 上城区佑圣观路44号,始建于1966年,是一座年过半百的老房子。去年9月之前,它是沧桑的样子:墙皮脱落,电线横七竖八,一下起雨来,室内就不停漏水……直到昨天,崭新的三层小楼迎回了他们的户主,拆除重建的佑圣观路44号,焕发了新的生机。 住在2楼的张思勉,今年66岁了。以前老房子,让他觉得最不方便的就是没有卫生间。最早时,居民们都在室内放一个马桶,后来有了水房,就在水房里做一个卫生间,“晚上偷偷打开房门,左右看看没人,窜到卫生间里去上厕所,特别是冬天真的冷得要命。” 这座三层的楼房,共有24户人家,每层的户型都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只有每层的公共水房。居住面积也很小,平均只有四十个平方米。 而在张思勉所住的楼房正对面,还有5户平房,面积就更小了。老包就住在这排平房的第一户。1996年,他搬到这里来住,就一个开间,还好层高较高,上面还能搭起一个阁楼,放下一张床。老包一家三口都住在这里,地方很小不说,而且一下起雨来,不仅屋里漏水,墙也跟着渗水。 2016年,佑圣观路44号的平房和楼房,分别被界定为C、D级危房。 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必须马上介入改造。在上城区住建局危改办、小营街道和梅花碑社区的安排下,居民们相继搬走,危旧房于2017年9月动工改造。 动工之前,居民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改建方案。能不能有卫生间?能不能有厨房?能不能改善通风条件?能不能扩大面积? 由于佑圣观路44号采取的是拆除重建的方式,根据杭州现行的“拆复建”政策要求,重建房屋要符合“不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改变原房屋用途,不突破原建筑占地面积和原建筑高度”的原则。既要遵循原则,又要尽量满足居民的要求,设计团队费了很大的心思。 “每一户面积都不一样,每一层户型都不同,我们要保证面积不变,又要保证功能间和居住舒适度,非常困难。就像在拼拼图,这里拼一下,那里再改掉。”参与佑圣观路44号的重建设计师冯勇告诉记者,改造方案前前后后改了10稿,直到居民满意为止。 最后,为了保证每家功能间都在套内,新的佑圣观路44号,不再像以前一样,一条走廊隔开卧室和水房,而是将走廊放到了最北边,还成功把厨房和卫生间都放进了房内。就连面积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平房,也成功塞下了厨房和卫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