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1月24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由罗汉堂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的午餐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说,“令我兴奋的是中国案例能启发别的国家,只需要一点点的国际合作,这种发展模式就能推广到全世界,下一代的增长引擎将来自各国的小微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中。” 在这次午餐会上,阿里巴巴倡议发起的罗汉堂发布了其成立以来的首份研究成果《数字技术与普惠性增长》,这份报告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热议。 报告认为,中国数字技术经验具有“惊人的普惠性”,倡议各国尽早、尽量广泛地普及数字技术。世界银行独立评审并认可了此项报告。 斯宾塞是该报告的执笔人之一。斯宾塞说:“Jack(马云)和我两年前就聊到一起建立关于数字经济和包容性增长的研究,在去年夏天成为现实。我的观点是,在这份报告提供的洞见里,已经蕴含了一种接近全新的、高度增强的发展模式。” 在午餐会上,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认为应对全球的贫困战争,必须依靠数字技术,并提出目标,要在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公共服务实现100%连接互联网。 斯宾塞指出,中国的实质性增长,不仅仅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还在于把边远、贫困的群体与现有资源在经济体内结合起来的速度上,比任何传统发展模式能想象的都要快。他称之为“令人震惊地包容性增长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创业成本。 同样是报告执笔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在谈到中国互联网的经验时表示,互联网让农民在家乡也能提高收入。 他说,多年前我开始研究世界贫困问题的本源,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全球贫困现象?是失业么?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失业呢? 皮萨里德斯发现,一切都和市场的可及性有关。现在世界上的贫困地区,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市场,缺乏普惠的市场,缺乏发展完善的市场。 在对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做了广泛研究后,他认为,互联网和平台型经济,能够有效打破制约成熟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比如在中国,没有互联网,农民只能进城打工才能提高收入。而互联网却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也能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而互联网金融则让需要资金的人不再需要跑到银行物理网点就可以几秒钟内就获得服务。 皮萨里德斯说,我很早前就开始的研究还发现,互联网连接的人们所在地越是相隔遥远,网上平台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越是多样化,让世界变得更加普惠。比如,中国偏远地区农村的居民可能无法到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里的购物中心里买东西,但在网上购物则可买到一模一样的商品。总而言之,一个有效的市场需要尽可能多的参与方,提供普惠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消除贫困。 扩展>>>> “罗汉堂”是由阿里巴巴倡议、全球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顶尖学者们共同发起的研究机构,于2018年6在杭州成立。 据阿里巴巴介绍,罗汉堂首批学术委员会的15位成员以经济学家为主,包括6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罗汉堂未来会邀请更多全球顶尖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跨学科、多领域的学者加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会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但研究成果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是为全社会的服务。 与达摩院聚焦前沿科技不同,罗汉堂主要解决的是伴生出的经济和社会形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