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一只镂空花纹竹篮 一只写着西湖的白色塑料桶 43年后 她能凭这两样老物件 在杭州找回亲生父母吗?
2018-06-13 09:02:32杭州网

王女士打算再碰一次运气。

这也许是她10多年寻亲路上最冒险最鼓足勇气的一次。

6月6日,她一个人坐长途车到杭州——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

事实上,她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出生在杭州。

一切,都是来自零星的线索,一只镂空花纹竹篮和一只上面写有西湖的白色塑料桶。

就要离开杭州前,她找到都市快报的“快找人”。

养父用一个竹篮带回了她

王女士来自山东临沂,她和老公都在临沂河东区工业园区的五金厂打工。

因为青岛上合峰会,厂里放三天假。“这个机会难得”,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才四岁多,她把女儿交给也放假的老公,一个人坐了七八个小时的长途车,赶来杭州。

八九岁时,一个同学神秘兮兮地跟她说:“我爸妈说你是被抱养的!”她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消息,妈妈知道有同学跟女儿这么说后很不开心,她隐隐觉得同学的话或许是真的。

“当时感觉很压抑、不舒服……”但这个秘密谁也没说穿,那是她家里刻意回避的一个话题。

“人总得有良心,我也感觉得出来,养父母不希望我去找亲生父母”,但她一直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她有些自卑。

她还知道,养父母在抱养她之后的第三年,又抱养了一个三四个月大的男孩,当她的弟弟。

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小家。一想到女儿,她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当时为什么会不要我了呢?”

这个问题开始萦绕在她的心头,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她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多了一个结。时间久了,就变成一个无法拆解的死结。

大女儿两岁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再也无法压抑,想要知道自己身世之谜,于是跑回娘家。妈妈看出她的心事,问她到底想说什么。她含含糊糊,一次次话到嘴边,又重新咽回去,直到后半夜,她才终于问出了那个问题:“妈妈,我是怎么被抱养的?”

听到这个问题,妈妈怔了一下,又好像一直在等女儿提这个问题。妈妈告诉她,她是在出生两三个月的时候,从张家港抱养来的。

养母坦承,他们无法生育,有个亲戚发电报给养父,说江苏的张家港那儿有户人家有女孩想送养,养父就赶去,并用一个竹篮带回了她。

刚来的时候,她胸口还带着一张红纸,上面用黑笔写着生日是1975年农历五月廿八。那张红纸原本放在一个瓶子里,后来就不知道去了哪里。其他的信息,养母就不愿多说了。

家里有个塑料桶上写着“西湖”两个字

从2002年开始,王女士先后去了几十次张家港,寻找亲生父母。

每次都是坐长途车,匆匆去匆匆回。

她拿着寻人启事去路边张贴,去下面的乡村打听,但毫无结果。

“我带着篮子去的”,王女士说怕自己说不清楚,特地从家里把当年放她的小篮子拎着去,还找到当地志愿者去问,但都说没这种篮子。

最后一次去张家港,她一气之下把那只竹篮扔了,失望地回到了临沂。

“我真的是从张家港来的吗?”去年过年,王女士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她找到一个亲戚问自己当年被收养的情况,亲戚说,“你爸爸把你抱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白色半透明的塑料桶,上面写着‘西湖’两个字,说是路上口渴,在那儿买来装水喝的。”

“以前家里确实有一个这样的塑料桶!”她失望的心,再次被提到了嗓子眼。

可那只水桶早已不知所终。

她从网上找图片辨认,发现在杭州双浦、转塘镇农村家家户户有编这种竹篮子的风俗,而有“西湖”字样的水桶,杭州恰好有个厂生产,这些信息,就像是铃声一样在王女士耳边响起,催促她快去杭州看看。

真的出生在杭州吗

真的会是杭州吗?

王女士这次来,也带着这个疑问。

6月6日的大巴车,一直坐到7日早上,才来到杭州。下车后,王女士就往网上查到的地方赶。在曙光路公交车站转车时,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也在等车。

“我想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会知道”,她上前问,老人家说,曙光路上以前就有个塑料厂,“那个时候,只有供销社一个渠道可以买东西,国营厂(对外销售)也刚刚起步,一般东西都不会卖得很远的”,老人的这句话让她七上八下的心仿佛吃了定心丸。

接着,她去了双浦、转塘……问了一圈,在那跟好几个七十多岁的大伯大妈打听,他们说,上世纪70年代,确实有竹篮子,那时候,很多家庭主妇在家没事会自己编这种竹篮,也会拿出去卖,现在编的人越来越少了……

因为时间赶,也为省钱,王女士都舍不得去西湖边走走看看,她在转塘找了间小旅馆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双浦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建议她来找《都市快报》的“快找人”栏目,还给她写了地址,“我想周五了,再等一天就是双休了,我要是坐公交车去肯定来不及了”,节约惯了的王女士这次决定打车,花了八十多元车费,赶到了报社,找到“快找人”的记者。

这也许是她在杭州留下的一份期盼吧。

我们问她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寻找?“我们这些被领养的孩子,很多时候是很压抑的”,为了寻亲,她还加了一些寻亲群,“我们的身世是个谜,找不到,有种死不瞑目的感觉。”

事实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山东、河北等地来浙江抱养孩子的人很多,浙江电视台曾在2007年做过一个统计,有20万左右孩子被抱养到了上述地方。

“你恨父母吗?”

“我没结婚前,一直在想,为什么亲生父母会遗弃我?我不是一只小猫小狗啊,是一条生命啊!直到我自己做了妈妈,我不这么想了,我想我的爸爸妈妈一定是万不得已,才把我送走的,这是他们想给我一条生路啊!”

竹篮和水桶 或许是她寻亲的关键线索

1.被抱养时胸口有一张红纸/布,上面用黑字写着出生日期:1975年农历五月廿八。

2. 中间人姓甄,曾在浙江与江苏交界的地方做地质勘探。王女士听养父说,山东那边当年有很多人在浙江、江苏一带做地质勘探。

3.她是放在一个竹篮里被抱走的,随身还有一个白色的塑料桶,上面印有“西湖”的字样。

作为一个老底子的杭州人,记者小时候在外婆家、奶奶家看到过圆桶形的竹篮,产自“杭州竹器厂”,但样子和提供的样图并不相同。也问了转塘、双浦当地的原住民,他们说以前确实看到过这样的竹篮,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关于竹篮子,还有“西湖”字样的水桶,你有更多信息吗?请扫码关注快找人给我们留言或拨打记者电话13750812234,它们或许是帮助王女士寻亲的关键线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杨丽 见习记者 黄捷    编辑:郑海云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竹海映云海
灯光焰火艺术...
这或是浙江最...
缤纷悉尼灯光...
民族歌剧《伤...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本地番茄哪种好吃?记者走进科研基地帮
借山海协作东风,看衢州农业发展
杭州食品抽检“红黑榜”公示到市民家门口
端午三天假杭州​每晚都有灯光秀 具体时间
5月杭州晚高峰改善明显 达近三年来最好水
杭州重点扫黑除恶 “飓风2号”抓捕目标全
警惕新精神活性物质 它其实就是"第三代毒
郑州警方通报幼师虐童事件:21岁女教师已
民警与骗子“时间赛跑” 一小时内成功堵截
赵长城遭破坏案:7名干部被追责 涉事公司

夏威夷火山喷发导致...

巴以冲突致千余人受...

素颜漂亮的5大女星...

这种布是用来画画的...